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
草原上老鼠的种群密度大小可采取的调查方法是()
A.标志重捕法 | B.样方法 | C.总数量调查法 | D.无法确定 |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沫涂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表,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2,4—D浓度(mg/L)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无子番茄平均重量(g/个) |
0 |
13.5 |
26.2 |
46.5 |
53.6 |
53.7 |
43.0 |
30.2 |
A.超过25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 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 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 -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20 ~ 25mg/L
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图,从该图中可得出乙烯能促进()
① 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② 果实色素积累
③ 番茄果实发育④ 番茄果实成熟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在农业生产上,用生长素的类似物萘乙酸诱导无子果实的效果比用天然的生长素要明显,其原因是()
A.萘乙酸成本低,用量大,而用吲哚乙酸成本高,用量少,影响效果 |
B.萘乙酸分子上有两个发挥作用的基团,而吲哚乙酸分子上只有一个作用基团 |
C.植物体内没有分解萘乙酸的酶,可长时间发挥作用,而植物体内有分解吲哚乙酸的酶,所以,吲哚乙酸不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
D.萘乙酸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挥发,可长时间发挥作用,而吲哚乙酸化学性质不稳定,不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
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物质的量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结论之一是( )
A.当生长素浓度为10-9 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促进芽的生长 |
B.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生长素浓度低于10-6 mol·L-1 |
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 |
D.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其背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0-8 mol·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