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一个2N=4的个体的染色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1号和2号染色体来自父方,3号和4号染色体来自母方
②如果1号染色体来自父方,则2号染色体来自母方
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1号和2号染色体移向一极,3号和4号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如果1号和3号染色体移向一极,则2号和4号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⑤在该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染色体的形状、大小未必完全相同
| A.①③⑤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与病毒相关的表达中,正确的有()
A.面对病毒的感染,人体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 来阻止病毒通 过血液而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消灭 ,被流感病毒侵染的人应立即使用抗生素,以抑制病毒的增殖 |
| B.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核衣壳,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是衣壳粒 |
| C.将噬菌体制成“生物农药”可特异性地杀灭松毛虫等农林害虫 |
| D.灭活后可制备疫苗,可作为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
下列关于生物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聚乙二醇可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经过培养能得到优良动物个体 |
| B.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DNA分子中 |
| 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只有侵入到相应豆科植物的根内才能够固氮 |
D.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显微镜下可 以根据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数目的比例来推知某物质的毒性 |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体不是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
| 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
| C.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理论基础 |
| D.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所含基因少 |
下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合成氨基酸的途径。在发酵工程中利用该种微生物来生产大量氨基酸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酶①浓度 |
| B.在高温高压下发酵 |
| C.对该种微生物进行诱变选育出不能合成酶②的菌种 |
| D.对该种微生物进行诱变,选育出不能合成酶③的菌种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发酵工程中得到的单细胞蛋白是从微生物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 |
| B.单克隆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 |
C.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都可以使生物发生 定向的变异,突破物种间的生殖隔离,从而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 |
| D.单细胞蛋白可以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分离提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