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N2、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
B.向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能看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
C.可用浓硫酸或者浓硝酸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镀层 |
D.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就会溶解 |
T℃时在2 L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进行的前3 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 |
B.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为反应前的0.9倍 |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 |
D.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
下列说法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室温下,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中学常见物质A、B、C、D、E、X,存在下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D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则A可能是铁
B.若D是一种强碱,则A、B、C均可与X反应生成D
C.若D为NaCl,且A可与C反应生成B,则E可能是CO2
D.若D是一种强酸,则A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且D可与铜反应生成B或C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 |
B.氯化亚铁溶液与过氧化钠2:1反应:![]() |
C.向氧化铁中加入氢碘酸发生反应:![]() |
D.过量铁粉与稀HNO3反应:![]() |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 |
B.相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气态氢化物溶液的pH: X>Z>W |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 |
D.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熔沸点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