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有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阵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搜览瑰怪;渡浙江,泛太湖而归。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数十辆。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有二将军,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乌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据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
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进,不少避。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
时藩府数用兵,生私策其成败,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 家虽以贫,然喜交如故,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隐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注],而贤过之。
[注]:楼君卿,即楼护,汉代御史大夫,有信义;原巨先,即原涉,汉代人,有气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将柔之矣柔:使……温和 |
B.目慑生而起慑:威慑 |
C.逮壮,见天下乱,思自树功业逮:到、等到 |
D.故人皆多生多:议论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谢酒徒,去学兵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木欣欣以向荣 |
C.使酒人乌能勇?吾将柔之矣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D.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说明“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的理由的一组是( )
①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 ②生故缓辔,当中道进,不少避。
③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 ④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
⑤四方游士至吴者,必与周旋,延誉上下所知。
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为请诸公间营具之。
A.②③⑥ | B.①③⑤ | C.③⑤⑥ | D.②④⑥ |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生动的笔法,选取典型事例,通过描写与两位将军的交往,表现了南宫生正直不屈的精神。 |
B.南宫生本是富家子弟,但任侠好义,周养宾客,又善击剑骑马,精通兵法,一生建立了很多功业。 |
C.南宫生性格坦率耿直,善于辩论,朋友有过错,他喜欢批评规劝,有违背自己的,就当面数落他们。 |
D.藩府屡次用兵,南宫生私下推测他的成功与失败,常常言中。后来藩府想招募他到帐下,他没有去。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 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②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③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
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
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孤鞠于外家孤:幼年丧父
B.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易:轻视,看不起
C.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先:已故的。多用于尊长
D.宗道屡于帝前折之折:指责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B.后因对,自讼曰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C.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D.宗道曰:“第以实言之。”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够表现鲁宗道为人刚正的品德的一组是()
①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
②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
③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④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⑤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⑥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A.②④⑥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宗道任海盐县令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
为自己辩解不成无奈辞职,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
C.宗道曾指责章献太后不应该在七庙中设立自己的牌位,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对于这些指责,章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2)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
(3)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襄,字述古,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古灵先生。是时,学者方溺于雕篆之文,相高以词华。先生独有志于传道,与其同里周希孟者为友,气古行高,以天下之重为己任。闻者始皆笑之,先生不为动,躬行益笃,学者亦稍稍化之,多从之游,虽有诞突恣傲不可率者,不敢失礼于其门。
以进士为浦城簿,县缺令,先生行令事,断狱明决,人莫能干以私。首兴学宫,为诸生讲学,从之者五百余人。部使者安积至其县,先生以十事陈之,安是之,皆为施行。迁为仙居令,仙居山县,莫知学,先生之兴学宫、课诸生如浦城。有问难者,得乘先生听讼之暇,入问于庭。偶出行部,遇山谷中有小学,辄下车为童子辈讲经。从学者渐多。迁著作佐郎、知河阳县,仙居之民攀车遮道,徒以行,几不得出境。
时富弼帅河阳,一见,厚礼之。先生之兴学宫、课诸生如仙居。或谤之富公日:“是赚子弟辈束修①耳!”富公以告,先生日:“自反而缩,何嫌人言!”或劝先生罢讲,答曰:“以谗人,使诸生遂不得闻道,吾耻之。”讲益力。富公久而益奇之,入相,荐为太常博士,召试秘阁校理,寻判祠部。
已而以祠部员外郎知常州,复兴学宫、课诸生如河阳。常州运渠横遏震泽③,积水不得北入于江,为吴下民田之害。先生以渠之丈尺,对民田之步亩,分授以浚,深广有制,不月而成,遂削望亭古堰,而震泽积水乃克北流,田患以除。迁司封员外郎,为开封府推官。将行,得公帑④杂收无名钱数百万,因以偿积年官逋之未清者。王荆公执政,行新法,先生力言青苗不便。荆公欲出之,而上不许。荆公恶之不已。
——《宋元学案•卷五古灵四先生学案》
①束修:送给教师的报酬。②震泽:即江苏太湖。③公帑(tǎng):国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徒以行,几不得出境。以:连词,表修饰关系
B.人莫能干以私干:求取、追求
C.荆公欲出之,而上不许。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D.而震泽积水乃克北流克:克服、制伏
5、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证明陈襄立志讲学的一组是()
①气古行高②先生不为动,躬行益笃
③断狱明决,人莫能干以私④首兴学宫,为诸生讲学
⑤先生力言青苗不便⑥以谗人,使诸生遂不得闻道,吾耻之
A.①②⑤B.②④⑥ C.②③⑤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襄在河阳兴办学宫时,有人诽谤他是在赚取年轻人的学费,他毫不畏惧;有人劝他罢讲,他反而越发尽力讲学。
B.陈襄在仙居县令任内,大力推行教育,在处理公务的间隙,还热心为生员们解答疑难。离任时仙居百姓挤在路上拦着车舍不得他离开。
C.陈襄因为考中进士而被授为浦城县令之职,他断案英明果决,不徇私情,并在当地首倡学宫,亲自为生员们讲学,当时追随他学习的生员达五百余人。
D.常州河运水渠淤塞,使太湖水不能流入到长江,常酿成水灾。陈襄安排百姓疏通淤渠,挖开望亭古堤,使太湖积水北流长江,农田水患得以解除。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者始皆笑之,先生不为动,躬行益笃,学者亦稍稍化之,多从之游。
(2)部使者安积至其县,先生以十事陈之,安是之,皆为施行。
(3)将行,得公帑杂收无名钱数百万,因以偿积年官逋之未清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1题。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父瑀,仕汉符离令。性严毅,惟敏中一子,躬自教督,不假颜色。尝谓其母曰:“大吾门者,此儿也。”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任右赞善大夫,后命为枢密直学士。
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敏中具奏其事,恐远方有失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领其局。太宗欲大任敏中,当途者忌之。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皇甫侃监无为军榷务① ,以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敏中亦受之。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驰驿掘得,封题如故。太宗大惊异。时西北用兵枢机之任专主谋议敏中明辨有才略,遇事敏速。
真宗即位,命敏中为鄜延路缘边安抚使,俄还京兆。是冬,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会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明日,尽召宾僚兵官,置酒纵阅,无一人预知者。命傩入,先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斩焉。既屏其尸,以灰沙扫庭,张乐宴饮,坐客皆股栗,边藩遂安。
天禧初,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朕自即位,未尝除仆射,今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又曰:“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宗谔与其亲径入,徐贺曰:“今日闻降麻②,士大夫莫不欢慰相庆。”敏中但唯唯。又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③,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敏中复唯唯。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德礼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节选自《宋史·向敏中传》)
[注]①榷务:宋设立的管理贸易和税收的机构。②降麻:唐宋任免将相。③端揆,指相位。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冠,继丁内外忧忧:忧愁
B.请别置局,命官专莅别:另外
C.既屏其尸,以灰沙扫庭 屏:隐藏
D.向敏中大耐官职 耐:胜任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贿败君子不以言举人
B.先驰骋于中门外 徘徊于斗牛之间
C.卿往观之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宗谔与其亲径入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1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向敏中“有才略”的一组是
①能刻厉自立,有大志
②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
③按实,尝有书及门
④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
⑤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
⑥敏中谢客,门阑寂然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敏中是符离县令向瑀之子,从小被父亲严格教诲,成年后,胸有大志,甘于清贫,刻苦学习,后应试中举。
B.向敏中为官廉洁,不入浊流,太宗欲委以大任,有人控告他与贪官皇甫侃有牵连,经查证,纯属无中生有。
C.向敏中富于谋略,得知有禁军士兵想趁傩会作乱,他将计就计,部署士兵埋伏在廊下的幕布中,伺机将傩人一打尽。
D.向敏中被任命为仆射,接待翰林学士李宗谔时,心知他是皇帝派来特意道贺的,连声诺诺,更显对皇恩的感激之情。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
⑵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既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八尺,多辩辨:辩才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啖:喂。
C.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丧:举丧,吊丧
D.于是庄王谢优孟谢:感谢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②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B.①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C.①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①病且死,属其子曰……②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优孟“以谈笑讽谏”,表现了他性情的不羁和思路的不循常规,往往能取得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B.优孟为孙叔敖的儿子向楚庄王进谏,其目的完全是为了报答孙叔敖生前对他的善待,表现了他作为贤人知恩图报的品行。
C.从文中来看,楚庄王虽然在为政上常有过失,但他知错即改的一面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D.楚庄王对待孙叔敖后代的做法,会让所有的忠臣良将心灰意冷,如不及时纠正,将会造成人才的流失,进而影响社稷安危。
11.文言文语句翻译。(10分,每小题5分)
①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译文:
②臣请以雕玉为棺,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译文: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日:“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日:“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日:“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粱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邸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2,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日:“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亍上,上拜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日:“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日:“若所追者谁?”何日:“韩信也。”上复骂日:“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日:“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日:‘‘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日:“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日:“吾为公以为将。”何日:“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日:“以为大将。”何日:“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王孙:犹言“少爷”古时对青年人的尊称。②连敖:接待客人的低级官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连敖,坐法当斩 坐:因为
B.项梁败,又属项羽 属:跟随
C.众辱之日 众:当众
D.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拜:授职
9.下列四组句子,分别属于表现人们对韩信或轻视和推重的一组是
A.①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②饭信,竟漂数十日。
B.①追信,诈也。 ②不及以闻,自追之。
C.①居麾下,无所知名。②如失左右手。
D.①俯出胯下,匍匐。 ②与语,大悦之。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做平民时,生活贫穷,一个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饥饿不堪,拿饭给他吃,一
连几十天,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大为感激。
B.滕公与萧何都是发现赏识韩信的们乐。滕公救了韩信一命,萧何追回逃亡的韩信,又都极力推荐,使韩信得到汉王的重用。
C.韩信先投奔楚军,追随项梁,后归顺汉军,都只是担任低级职务,难以得到施展
才能的机会,在汉军中更是差点掉了脑袋。
D.淮阴市中一个年轻屠户看不起韩信,说他人高马大,佩戴刀剑,实际内心懦弱,
还让韩信承受胯下之辱,被全市的人耻笑。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4分)
译文:
(2)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3分)
译文:
(3)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3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