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神经与肌肉间相当于突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轴突与肌肉之间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B.A、B、D三点中任选一点给予适宜刺激,都会使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C.无法得出结论的刺激点是C点
D.兴奋在AC之间的传导所用的时间比兴奋从C点到肌肉所用的时间短
下表为病毒、细胞及其他结构的大小。分析数据,表中原核细胞直径的大小范围是项目
项目 |
最小的病毒 |
核糖体 |
支原体细胞 |
细菌细胞 |
动植物细胞 |
原生动物细胞 |
||||
直径 (微米) |
0.02 |
0.025 |
0.1~0.2 |
1~2 |
20~30 |
数百~数千
|
右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 |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
近年来在疫苗家族中增加了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D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因为DNA疫苗具有抗原决定簇 |
B.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
C.DNA疫苗导入人体后效应B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
D.接种后若感染此病原微生物则体内记忆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 |
图1表示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图2表示该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某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3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2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体可以合成黑色素 |
B.若b2为RNA链,则反密码子的序列与b1链的碱基序列相同 |
C.若图2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仍可不断合成物质乙 |
D.该生物的一个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DNA分子含量多于8个 |
右图为细胞周期中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 |
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 |
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