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语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一个盲人摸到象牙,就大喊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大象的样子了,它像根棍子!”“不对。”另一个扯到象耳朵的盲人说,“它象一把大蒲扇。”第三个盲人摸到象腿,也嚷起来:“你们都错了,它像个柱子。”“不,不!”第四个盲人摸着象肚子说,“明明是一堵墙嘛!”最后一个抓到象尾巴的却说它像根绳子。究竟谁说得对呢?
(1)文中一共写了( )位盲人摸象。
(2)照样子,填一填。
阅读欢乐岛。
李大钊在狱中
在一次对敌斗争中,李大钊不幸被捕了。
在监狱里,李大钊受尽了折磨,但是他不怕敌人的严刑拷打。敌人用竹签扎进李大钊的手指甲里,鲜血顺着竹签直流,他咬紧牙关,不说一句话。敌人扒掉李大钊的衣服,打得他浑身是伤,几次昏迷过去,可是这丝毫动摇不了他的革命意志。
1927年4月28日□敌人在院子里安了绞刑架□准备杀害李大钊□李大钊面对凶恶的敌人□从容不迫地走上绞刑架□宁死不屈□视死如归□作了最后一次演说□你们虽然能杀死我□但怎能杀死共产主义□我们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色的种子撒遍各地□共产主义一定能在中国取得胜利□他三次高呼□共产党万岁□最后英勇就义□
李大钊对革命充满信心,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不怕敌人严刑拷打,甘愿为革命献出生命。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就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3个成语,抄下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给第3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
4.本文赞扬了李大钊什么样的崇高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1.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描写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的句子。
老班长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体会到老班长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二)课外阅读。
废墟中哭喊的“中国孩子”
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在中国最大的都市上海打响之后,大批的难民拖家带口涌向火车站。
8月28日约16时,日本侵略军的三架轰炸机没有攻击中国军队的军事目标,却冲着上海南火车站投下了炸弹,以妇女、儿童为主的数以千计的生灵随着骤然升起的黑烟而顿时逝去。
供职于美国赫斯特新闻社的中国记者王小亭,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当时的景象触目惊心,还有人在挣扎着站起来,铁轨上、月台上到处躺着被炸死炸伤的人,断肢残体处处皆是,只是由于想到了工作,才使我忘了所看到的东西。我停步装上片子,看到脚上的鞋子已满帮儿是血。”
“我穿过铁轨,以燃烧着的天桥为背景拍了好几张全景。这时,看见一个男子从铁轨上抱起一个幼童,把他放在月台上,又回去抱另一个受重伤的孩子,孩子的母亲已死在铁轨上。我在拍摄这幅悲惨的画面时,听到有架飞机又飞回来了。我迅速对着那个孩子拍完了剩下的几英尺胶片,然后向孩子跑去,想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去。轰炸机在上空飞了过去,没有扔炸弹。”
王小亭享有“新闻片专家”的美誉。他拍摄的胶片被美国军舰从上海送往菲律宾的马尼拉,再通过泛美航空公司的飞机送抵美国纽约。两周后,美国赫斯特所拥有的报纸和所提供的新闻纪录电影上,在废墟上哭喊着的“中国孩子”与观众见面了。他的频频亮相,深深地印在了很多人的脑海里。同年10月14日出版的《生活》杂志估计:有1.36亿人看到了这张照片。
忽然之间,通过这个哭喊着的中国孩子的形象,中国与日本侵略军的殊死战斗有了世界意义,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注意。国际爱好和平的正义人士,对日本侵略军残忍地杀戮毫无防卫能力的中国难民深感义愤。
1.根据引号表示的含义,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话语引用。
C.表示强调。
(1)记者王小亭回忆说:“当时的景象触目惊心,断肢残体处处皆是。” ( )
(2)两周后,美国赫斯特所拥有的报纸和所提供的新闻纪录电影上,在废墟上哭喊着的“中国孩子”与观众见面了。 ( )
(3)王小亭享有新闻片专家”的美誉。 ( )
2.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地说一说日军轰炸上海火车站时,造成了怎样严重的灾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小亭是怎样通过这张“废墟中哭喊着的‘中国孩子’”的照片,引起全世界人民对抗日战争的关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他们把敌人引上了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
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这时候班长负伤了,子弹打完了,只剩下胡福才手里一颗手榴弹。胡福才刚要拧开手榴弹的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表现了壮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二)课外阅读。
少年英雄王二小(节选)
鬼子的大扫荡又要开始了,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鬼子果真出洞了。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
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
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很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军。”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了每一片树叶和每一棵绿草。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长。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也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那景色,美丽极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狡猾——( )镇定——( )
和善——( )怀疑——( )
2.仔细读第5自然段,从二小的语言、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四次写到“树叶”,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蚂蚁的壮举
在南美洲草原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惊心动__________(魄魂)的事。
一个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呼呼直蹿的烈火形成了一个火圈,向草丛中央一个小小的丘__________(棱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的蚂蚁被逼得节节败退,它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已别无选择。但是,就在此时,出人意料的事出现了,只见蚂蚁们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进火海。烈火将外层的蚂蚁烧得噼啪作响,然而“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河水把“蚁球”卷__________(象向)岸边,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
1.从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填在横线上。
2.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________________
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féng fèng)制了寒衣,起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丈夫。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nán nàn),吃了多少苦,才来到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你的丈夫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的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gū gǔ)。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个个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丈夫的尸骨。她抱着这堆尸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1.把文中括号里的错误读音画去。
2.在横线上给故事加上合适的题目。
3.从“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一句中,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