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2)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3)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侧重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二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村民委员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建国初是怎样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
(3)依据教材指出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怎样的法制建设方针,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扩大基层民主,我国通过了什么法律文件?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回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又被欧美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摘自《历史必修Ⅰ》
(2)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四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上述四国的代议制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3)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中国古代在中央实行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不同时期的商业和商人组织反映了我国商业、经济、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牙行是我国古代从事贸易中介的商业组织(该图为洛阳牙行标记)。明朝规定“选有资产的人户充任,官府颁发‘牙帖’”。领帖者需交“帖费”和税银,统称牙税。明《长沙府志》记载“湘潭牙行获利逾千。金”。明末清初,长沙城外的市镇成为商品集中收购的市场,牙人开始充当收购的中介人,牙行数量剧增,如粮食行、盐行、铁行等。牙行兴盛又带动了店铺的增加,1772年,城外各市镇共有门摊189家。
(1)材料一中牙行的兴盛反映了什么现象?牙行的兴盛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怎样的推动作用?(8分)
材料二中国近代“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迫使国人“开眼见世界”。绅商们提出‘‘决
胜于商战”的口号,指出“握四民之纲者,商也”,应“以商立国”。……1904年元月,商部颁布《商会简明章程》,商会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商人以激奋昂扬之势担当起历史赋予的新使命。
——《徽州旅沪同乡会与社会变迁》(《历史研究》2011年03期)
(2)据材料二概括“决胜于商战”提出的时代背景。“历史赋予的新使命”的具体表现
有哪些?(6分)
材料三枣庄市工商业联合会又称枣庄商会。(该图为工商业联合会图标)它作为政府管理非公有刺经济的助手,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枣庄市各类商会多达70家,如06年成立的枣庄市浙江商会包含法人企业一百多家,有市政工程、房地产开发、高科技、餐饮娱乐等行业。商会始终坚持“桥梁、纽带、助手、服务”的宗旨,积极协助枣庄市政府部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慈善捐助,取得了显著成绩。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枣庄市浙江商会的成立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4)如果以“我国商业组织的变迁”为题目进行研究,你准备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搜集哪些史料?(2分)。
山东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教育的发展历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表是《论语》中记载的孔子教育言论。
“有教无类。” |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
“当仁不让于师。” |
(1)表格中的言论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主张?
材料二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省立大学堂,于1901年在济南泺源书院创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要通解经史,文理明顺。”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该图为“山东大学堂西学教习合影”)。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养毕业生770人,选送欧美和日本留学有59人。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山东大学堂体现了怎样的办学特色?大学堂的创办有何深远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该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山东教育的相关信息。
学校数(单位:所) |
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
|||||
小学 |
中学 |
高等学校 |
小学 |
中学 |
高等学校 |
|
1949年 |
27476 |
66 |
41 |
193 |
3.89 |
1.77 |
1998年 |
34480 |
4635 |
303(含民办高校) |
951 |
571.5 |
51.4 |
(3)据表格中的数据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教育的主要变化。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