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 A.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 B.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 |
| C.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 | D.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 |
17——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体,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对后世影响深远。下列关于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 |
| B.美国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对国会负责 |
| C.法国众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
| D.德意志帝国的首相由皇帝任命 |
1906年5月清政府派载泽等人出洋考察。他们在其《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由此可见,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罗马法
| A.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
| B.维护和巩固了欧洲各国和统治 |
| C.自然法的法律精神具有普遍性 |
|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
冷战期间,中国对外战略大约每十年调整一次,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条线”、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以来“独立自主”。(张小明《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抉择》) “一条线”主要是指
| A.与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 |
| B.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广泛外交关系 |
| C.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
| D.与美日等国家外交关系恢复正常化 |
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集有中央及地方军政要员参加的国防会议,讨论了《国军作战指导计划》,正式确定了“抗战到底,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战略”的基本战略方针;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确定了持久抗战战略 |
| B.国民政府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
| C.国民政府走深入敌后抗战道路 |
| D.国民政府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
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认为唐朝
| A.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 B.三省相互牵制 |
| C.三省拥有最终决策权 |
| 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