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在课件里展示的下列宪法条文最有可能来自( )
“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A.《权利法案》 | B.美国1787年宪法 |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D.德意志帝国宪法 |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
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 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
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材料所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
B.天文观测技术的落后 |
C.总结历史教训的需要 |
D.经验总结的推理结果 |
两汉时期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官之任用,“不考人才专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碟”,“家之婚姻,必由谱系”,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家谱是由政府纂修的 |
B.家谱具有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 |
C.家谱蕴藏着丰富的史料 |
D.“三纲五常”是修谱的宗旨 |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 |
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清净无为 | B.兼爱非攻 |
C.仁政治国 | D.以德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