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该材料说明唐朝( )
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 | 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 |
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 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 |
“它倡导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糙的平均主义。”“它关于社会未来积极的原则,例如消灭城市与乡村的对立,消灭家庭、私人营利与雇佣劳动,宣告社会的和谐……”,它是
A.科学社会主义 | B.启蒙思想 | C.空想社会主义 | D.自由主义 |
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B.罗斯福新政 |
C.中国改革开放 | D.二战后苏联改革 |
以下最能体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向的是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D.“办好样板戏,服务工农兵” |
大跃进期间,安徽省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1961年底,全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反映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开始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
C.农民自发纠正左倾错误 |
D.中央领导人一致支持安徽实行责任田 |
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结论是
A.西方科技传人中国后,最早应用在上海 |
B.中国引进的西方技术都是实用性技术 |
C.中国近代化呈现明显的地域不平衡 |
D.中国工业革命吸收了西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