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代表中国出赛的广州恒大最终战胜阿赫利挺进半决赛, 人言啧啧, 观众和媒体充满了期待。 |
B.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怎样更多地为困难群体雪中送炭, 而不只是为强势群体锦上添花, 值得整个社会深思, 更值得各地政府不断反省并做出更大的努力。 |
C.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型城镇化要始终 围绕人来展开, 户籍制度改革在所难免。 |
D.1 9 9 9年, 声誉达到顶峰的曼德拉没有寻求连任, 而是选择了恬退隐忍。退休后的他, 继续推动非洲国家在反对艾滋病等方面的工作。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提倡()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
②某些人以(祸)来解释巴尔干地区战争危机的本质,显然是不公允的。
③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代的雷锋。
④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的倾向。
A.韦编三绝祸起萧墙舍己救人以邻为壑 |
B.韦编三绝积重难返威武不屈情随事迁 |
C.触类旁通祸起萧墙舍己救人情随事迁 |
D.触类旁通积重难返威武不屈以邻为壑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诤友”之间,无论见地如何,都应披肝沥胆,以诚相见。 |
B.珍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
C.各种形式的周刊、杂志,分类细密的专业报刊,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 |
D.诗歌发展到《诗经》时代,有了琴瑟的伴奏,更是洋洋大观了。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甲A联赛第一阶段,大连万达战绩(),助教练被迫提出辞职。
②这个展览会规模宏大,其展品可以说是(),美不胜收。
③每每看到腿部残疾的朋友(),耄耋老人蹒跚而行,心绪总是难平。
④只要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一定创造出()的奇迹。
A.不如人意包罗万象举步维艰前无古人 |
B.差强人意星罗棋布举步维艰前无古人 |
C.不如人意包罗万象邯郸学步名满天下 |
D.差强人意星罗棋布邯郸学步前无古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每题3分,共6分)
我们需要抗腐烂的西红柿吗
基因技术在植物栽培方面的应用,即绿色基因技术有一定的难度。随着基因技术合成药物的成功,基因技术方法应用于医学在社会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支持,然而植物基因技术却始终被侧目而视。从生态学的结果对于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威胁到借助基因技术方法达到的培育目标有无意义的讨论持续不断:我们需要抗腐烂的西红柿吗?根据2006年消费研究协会的调查,四分之三的德国公民强烈反对基因实验室的产品。赞同绿色基因技术的人,也可以用同样多的论点来反驳。例如,植物基因技术可以增加产量,并且使经济作物具有或加强对付虫害或者极端恶劣气候的抵抗力,既有助于取得更高的产量并降低收获时的损失,又有助于保护人类超负荷居住的地球上有限存在的自然资源和解决世界性的饥荒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除了医学之外农业可能是基因技术方法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市场研究者预言,到2010年的时候,农业生物技术的经济效益将上升到11亿欧元,其中美国将占有最大的份额。第一种被准许供人消费的通过基因技术改变的植物是被称为“福拉福·萨福”的抗腐烂西红柿。它是由美国卡尔根公司在1994年5月推向市场的。在这种西红柿中,通过精密的基因技术方法除去了一个控制成熟的基因。这个基因在西红柿自然成熟的过程中合成一种能够分解细胞壁的酶,以便使种子从成熟的果实中释放出来。没有这个基因的话,西红柿可以长时间地保持丰满、新鲜的表皮。从1996年2月开始,英格兰也以番茄酱和番茄泥的形式供应福拉福·萨福西红柿。
植物基因技术的第一次突破发生在80年代初,当时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改善了将基因技术应用于植物的可操作性。例如,植物细胞被一层稳定的细胞壁包围,逾越它并不那么简单。同样,从一个经过基因技术改变的单细胞培育出一颗完整的植物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科学家在自然界找到了自己的“老师”——一种名叫根癌土壤杆菌的土壤微生物。从最开始起,它的细菌基因就被长期地植入植物细胞中。如今,这种微生物作为多用途的运输工具,将外来基因植入某个植物细胞中。在一个被称为“重组”的过程中,通过基因技术改变的细胞长大成为一个全新的植物有机体。人们得到的是一株“转基因植物”,它除了自己原有的基因之外,还有一个能够给予它所需特征的附加基因。1980年,第一株通过细胞控制得到的转基因植物在科隆福革昌的马克斯普朗克育种研究所诞生。植物基因技术者最主要的目标要算是提高产量。他们借助分子生物技术试验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使之尽可能多地生成有用部分或者有用成分。它可以是淀粉、木头或者棉花的纤维。例如,美国的蒙萨托公司培育出一种转基因的土豆,这种土豆的块茎存储了特别多的淀粉。在它的细胞里添加了一种肠道细菌,即大肠杆菌的基因。对产量有直接影响的因素还包括植物抵抗虫害或者恶劣气候的能力,因此基因技术者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植对于此类应激因素反应不怎么强烈的植物,例如具有附加基因的烟草植物,即便在盐碱地也能够茁壮生长。人们还培育出对寒冷的敏感度较小的转基因植物。
原则上,转基因植物也可以合成出自然界植物体内从来没出现过的蛋白质。研究者的观点是有朝一日能够培植出可以降解塑料、制造生物塑料,或者含有合成疫苗和其他药物重要成分的转基因植物,那么到时候只要收割就可以了。
(摘编自艾伯哈特·麦兹格著,梅西译《生命的分子:神奇的遗传学》)
1.下列对于“抗腐烂的西红柿”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福拉福·萨福”的抗腐烂西红柿是第一种通过基因技术改变的植物。
B.在这种西红柿中,通过精密的基因技术方法直接去除了一种能够分解细胞壁的酶。
C.“福拉福·萨福”的抗腐烂西红柿没有控制成熟的基因,所以可以长时间地保持丰满、新鲜的表皮。
D.继美国卡尔根公司之后,英格兰也向市场推出了“福拉福·萨福”西红柿。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80年代初,科学家们首次突破了植物基因技术,成功地将基因技术用于植物。
B.可以预见的是,除了医学之外,农业是基因技术方法最重要的应用领域。
C.根癌土壤杆菌的土壤微生物被植入其他植物细胞中,经过“重组”成为一个全新的 “转基因植物”。
D.“转基因植物”与正常植物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自己原有的基因之外,还有一个能够给予它所需特征的附加基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每题3分,共12分)
太阳系内存在“暗彗星”?
英国天文学家日前通过计算机模型推测,太阳系中存在大量彗星,而人们只观测到了其中很小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太阳系内存在很多不发光的“暗彗星”。
彗星被称为“太阳系中的流浪汉”。传统观点认为它们的“家乡”位于距离地球5万到10万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1.5亿公里)的奥特星云,那里可能含有数千亿颗彗星。不时路过太阳系的恒星通过引力干扰奥特星云,将彗星推向太阳。彗星的固体核很小,彗发和彗尾的物质全部来自彗核的蒸发,所以彗星每接近太阳一次,它的核就变小一些,最后将消失,剩下的只是一群沿轨道运行的尘埃颗粒,它们在与地球相遇时会引发流星雨。
鉴于奥特星云的体积,天文学家计算出太阳系中应该有大约3000颗彗星,远大于目前观察到的400多颗。科学界普遍持有的一种解释是,彗星在围绕太阳飞行一两圈后就分解了。但是,英国的两位天文学家对这种理论提出了疑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说,这两位分别来自英国阿马天文台和加的夫大学的天文学家通过计算机模型推算,如果传统观点正确,那么地球上观测到的流星雨次数就应该大增,达到每年30次。因此他们推测,太阳系中实际上存在一些观测不到的“暗彗星”。这些彗星由漆黑的碳化合物组成,一旦这种彗星离开奥特星云,就会一直吸收可见光,而不反射光,所以一直保持黑暗。
美国宇航局的“星尘”号探测器收集到的“怀尔德—2”彗星的尘粒似乎为这两位天文学家的理论提供了支持。该探测器提供的信息表明,这颗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
但是,其他天文学家却对这种新理论表示怀疑。他们指出,尽管这种所谓的“暗彗星”不反射光,但它应该释放小股热量,那么美国宇航局的“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就应该能观测到这些彗星。而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反驳这种说法的理由是,“斯皮策”观测的范围太小。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要等到2008年美国宇航局发射“广域红外勘察者”探测器了,它的观测范围会更广。
1.下面有关“暗彗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暗彗星”理论是由两位英国天文学家提出并得到计算机模型推测的。
B.如果“暗彗星”确实存在,那么它们是不宜被称作“太阳系中的流浪汉”的。
C.英天文学家认为“暗彗星”由漆黑的碳化合物组成,它们之所以一直保持黑暗,是因为它们一直被奥特星云吸收可见光,而不反射光。
D.“星尘”号探测器证明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为“暗彗星”理论提供了支持。
2.下面对文中相关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在反驳其他同行的质疑时,并未否认“暗彗星”会释放小股热量。
B.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对太阳系中应该有3000颗彗星的传统观点持反对态度。
C.反对者怀疑“暗彗星”理论的主要依据是“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没有监测到这些彗星的热量。
D.两位英国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中的大多数彗星是一些观测不到的“暗彗星”,但并未否定彗星绕太阳飞行而分解的看法,只是认为不是所有的未观测到的彗星都分解了。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彗星的固体核很小,彗星在接近太阳时,彗发和彗尾就逐渐蒸发,直至最后从宇宙中消失。
B.流星雨是彗星在太阳作用下分解而成的颗粒与地球相遇时引发的一种自然现象。
C.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流星雨的次数没有达到每年30次,由此可见,太阳系中的许多彗星并不是在太阳作用下分解了。
D.传统观点认为太阳系中本应有3000颗彗星,而目前只观测到400多颗,是因为绝大多数彗星在围绕太阳飞行一两圈后就分解了。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奥特星云是属于太阳系的一种天体。
B.2008年美国“广域红外勘察者”探测器发射后,才能证实英国科学家“暗彗星”理论的正确性。
C.英国天文学家对“暗彗星”来自于奥特星云持怀疑态度。
D.奥特星云可能含有数千亿颗彗星,“暗彗星”的家乡就在奥特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