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燮字德公。其父固逆梁冀,知不免祸,乃遣三子归乡里。时,燮年十三,姊文姬为司郡赵伯英妻,贤而有智,见二兄归,具知事本,默然独悲曰:“李氏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密与二兄谋预藏匿燮,托言还京师,人咸信之。有顷难作,下郡收固三子。二兄受害,文姬乃告父门生王成曰:“君执义先公,有古人之节。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成感其义,引燮入徐州,变姓名为酒家佣。
李燮从受学,酒家异之,以女妻燮。后遇赦还。燮乃以本末告酒家,酒家具车重厚遣之,皆不受,遂还乡里。姊弟相见,悲感傍人。既而戒燮曰:“今弟幸而得济,岂非天邪!宜杜绝众人,慎无一言加于梁氏。加梁氏则连主上,祸重至矣。唯引咎而已。”燮谨从其诲。后王成卒,燮以礼葬之,感伤旧恩,每四节为设上宾之位而祠焉。
州郡礼命,四府并辟,皆无所就,后征拜议郎。及其在位,廉方自守,所交皆舍短取长,好成人之美。灵帝时拜安平相。先是安平王续为张角贼所略,国家赎王得还,朝廷议复其国。燮上奏曰:“续在国无政,为妖贼所虏,损辱圣朝,不宜复国。”时议者不同,而续竟归藩。擢迁河南尹。时既以货赂为官,诏书复横发钱三亿,以实西园。燮上书陈谏,辞议深切,帝乃止。先是,颍川甄邵诌附梁冀,为邺令。有同岁生得罪于冀,亡奔邵,邵伪纳而阴以告冀,冀即捕杀之。邵当迁为郡守,会母亡,邵且埋尸于马屋,先受封,然后发丧。邵还至洛阳,燮行涂遇之,使卒投车于沟中,笞捶乱下,大署帛于其背曰“谄贵卖友,贪官埋母”。乃具表其状。邵遂废锢终身。燮在职二年卒,时人感其世忠正,成伤惜焉。
(选自《后汉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二兄归,具知事本本:原委 |
B.加梁氏则连主上,祸重至矣 重:再次 |
C.诏书复横发钱三亿,以实西园实:充实 |
D.乃具表其状表:奏章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知不免祸,乃遣三子归乡里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酒家异之,以女妻燮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C.每四节为设上宾之位而祠焉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
D.会母亡,邵且埋尸于马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
(2)续在国无政,为妖贼所虏,损辱圣朝,不宜复国。第Ⅰ卷文言文中,李燮有哪些良好的品质让老百姓感伤叹惜?请简要概括。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画9个)
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且烛重人之阴情能法之直到劲直听用矫重人之奸行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
(韩非子《孤愤》)
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2.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3.乘彼垝垣,以望复关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6.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7.扶辇下除,触柱折辕8.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9.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写出下列句子中“为”与“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2.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苏武传》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苏武传》)
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1.孔子鄙其小器 2.鄙陋末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4.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5.而江浙之梅皆病矣 6.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7.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8.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9.序八州而朝同列 10.朝服衣冠,窥镜
写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
2.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6.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7.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8.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3.沛公安在 4.既来之,则安之
5.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6.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7.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9.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0.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