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说法正确的是
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 B.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别这两种物质 |
C.能用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 D.都呈红褐色 |
将3.64g Fe2O3和Al2O3样品溶解在过量的200mL、pH=1的盐酸溶液中,然后向其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使Fe3+、Al3+ 刚好完全沉淀,用去NaOH溶液100mL,则NaOH溶液的浓度为()
A.0.1mol/L | B.0.2mol/L | C.0.4mol/L | D.0.8mol/L |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M |
B.XZ2、X2M2、W2Z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 |
C.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 |
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
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
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
为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溶液A和溶液B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溶液 |
B.若溶液B选用浓硝酸,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 |
C.溶液A和溶液B选用稀硝酸 |
D.实验室中方案Ⅱ更便于实施 |
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原子半径 |
0.74 |
1.60 |
1.52 |
1.10 |
0.99 |
1.86 |
0.75 |
最高化合价 |
+2 |
+1 |
+5 |
+7 |
+1 |
+5 |
|
最低化合物 |
-2 |
-3 |
-1 |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电离能:① > ⑦ B. 电负性:② < ④
C. 相应离子的半径: ② >⑥> ①
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沸点:⑦﹤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