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 C.农业集体化政策 | D.重商主义政策 |
清乾隆六年(1741 年)全国大小男妇人口超过1亿4300 万;二十七年(1762年)为2亿零40余万;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面对短时间内的“人口大爆炸”,乾隆帝降谕:“各省丈量田亩及抑勒首(注:强逼自首)报垦田之事,永行禁止,违者以违制论。”反映出乾隆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严格限制土地兼并行为 | B.默许民间大量隐匿土地 |
| C.严格核定全国土地总量 | D.允许官员大量拥有土地 |
《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武帝临终前,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 、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受遗诏辅汉昭帝;而丞相田千秋竟不得受遗诏。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宰相没有地位 | B.外朝制约内朝 |
| C.内朝参与政事的决策 | D.皇权空前强化 |
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促进图中①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 B.与苏联“冷战”的升级 |
|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
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 1957年3月25日 |
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
| 11月14日-16日 |
12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
| 12月19日 |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C.冷战格局中孕育着新的力量
D.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开始出现
《变形金刚》影片中出现了闻名世界的美国水利工程——胡佛水坝(下图)。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1935年竣工。胡佛水坝表明
| A.胡佛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
| B.胡佛政府在美国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
| C.胡佛政府较好地解决了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问题 |
| D.胡佛政府采取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