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概括苏门答腊岛的气候特征、植被类型。(4分)
(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4分)
(3)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当地自然条件对施工有哪些影响?(4分)
读澳大利亚两城市降水量比较表和下面两幅地图,回答问题。
城市 |
1月年降量 |
7月年降量 |
年降水量 |
悉尼 |
130.5 (m m) |
56.3 (m m) |
1282.1(m m) |
帕斯 |
9.2(m m) |
158.2(m m) |
776.8 (m m) |
(1)描述澳大利亚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指出表中两城市1月与7月降水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3)简析图中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读1981年及2011年我国某城市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初期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1分)
(2)与1981年相比,该城市2011年交通发生哪些主要变化?
(3)根据材料简述该城市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4)从环境因素考虑,该城市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读非洲乍得湖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乍得湖是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内陆湖,水位常随季节变化大。其周边地区有3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随着人口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湖水和入湖河水灌溉,发展粮食生产。为了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还在其水源河上建坝截水。使乍得湖的面积快速减小,照目前速度继续下去,乍得湖可能在20年后消失。湖面积的减少造成湖区及周边地区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影响湖泊周边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分析乍得湖水位随季节而变化大的主要原因(3分)。
(2)哪些因素导致乍得湖面积不断变小。
(3)乍得湖面积快速变小,会对其周边地区农业生产带来怎样的影响。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竖版世界地图。
材料二:2013年11月7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驶离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奔赴南极地区执行为期150多天的科学考察任务。于2014年4月15日,胜利归来。
(1)图中甲点经度是,丙为洋。
(2)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首次实现环南极大陆航行,其环绕航行的方向是 ,航行中可能遇到的恶劣天气条件有:。
(3)在“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执行此次任务期间,上海昼夜长短发生怎样的变化。
(14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