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甲、乙两国图,回答问题。
(1)乙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国煤炭资源趋于枯竭,目前发电量中比重最高的是( )
A.风能发电 | B.潮汐发电 | C.水力发电 | D.核能发电 |
(3)根据主要补给类型分析由此造成的M、N两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4)M河流域的主要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试分析乙国南部盛产葡萄的气候优势条件
.阅读非洲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
(1)非洲人口密度1人以下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图中A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2)近代史上,欧洲殖民者为了扩张需要,用暴力将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图中B、C、D三地迁出人口最多的是 地,其他两地人口迁出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暴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
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
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上的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设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
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 、 、 和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 取代。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工业迅速衰退。
(3)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多项选择) ( )
A.废气污染 | B.水体污染 |
C.固体废弃物污染 | D.辐射污染 |
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改变。分析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2: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多的作物是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的空间分布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优势。
(3)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
(4)试分析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区位条件。
读下图回答(1)~(2)题。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份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光热充足②水源充足,土壤肥沃③人口稀少本地消费量较小④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山区较多,土地贫瘾,单产低 |
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 |
C.经济发展迅速,占用大量耕地 |
D.人口增长迅速,粮食供给不足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美、法、日四国部分农业资料(1998年)
国家 |
人口总数(百万) |
农业人口(百万) |
农民人均生产粮食(kg/人·年) |
A |
1215 |
910 |
501.0 |
B |
274 |
6.4 |
54687 |
C |
126 |
5.7 |
2105 |
D |
58.7 |
2.2 |
30773 |
材料2:部分农产品价格及我国进口数量
小麦 |
玉米 |
大豆 |
|
中国市场价格(元/吨) |
1160 |
1131 |
2198 |
国际市场价格(元/吨) |
1126 |
739 |
1501 |
中国进口数量(吨) |
738.9 |
39.4 |
13939933 |
(l)说出材料1中A、B、C、D四国的名称,其中粮食总产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
(2)B国农民人均生产粮食最多,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简述C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的主要特点。
(4)D国主要的农业带在哪里?该地发展粮食生产有何优越的自然条件?
(5)我国大豆主要产自哪一平原?为什么我国大豆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