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评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指出:“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对俄国有利”的主要原因是( )
| A.割占中国土地 | B.强迫中国赔款 |
| C.开放通商口岸 | D.破坏关税自主 |
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 |
| 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 |
| 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 |
| D.儒学对秩序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 |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向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
|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
| C.制度法令的统一 |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
|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
|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
|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
|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
|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
|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们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