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亚部分地区地形分布图和该地区某城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气候资料所示城市最可能是( )
| A.卡拉齐 | B.班加罗尔 |
| C.加尔各答 | D.孟买 |
该城市所在自然带是( )
| A.热带雨林带 | B.热带荒漠带 |
| C.热带草原带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导致该城市各月份日照时数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昼夜长短 | B.海拔高度 |
| C.正午太阳高度 | D.天气状况 |
人的一生往往要经历多次的搬迁移居活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一般有不同的迁移需求。美国人口学家A·罗杰斯等对迁移率与年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年龄-迁移率理论模型。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小题。
X1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
| A.自然因素 | B.经济因素 |
| C.政治因素 | D.社会文化因素 |
关于目前各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 )
| A.我国在X3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比美国明显 |
| B.美国X3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从东北迁往南部和西部 |
| C.我国X2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南部地区迁往北部地区 |
| D.我国X1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东部地区迁往西部地区 |
中新网2011年4月28日消息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 339 724 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 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增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男性占全国总人口51.27%,女性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到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据此回答小题。材料中没有涉及的人口要素是 ( )
| A.人口自然增长率 | B.性别比 |
| C.人口总数 | D.人口年龄结构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10年增加7 390万人,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
| B.我国人口性别比趋于不合理 |
| C.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
| D.男性增长速度和女性增长速度完全一样 |
读“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回答小题。
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
| A.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
| B.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 |
| C.环境污染指数逐年上升 |
| D.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
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 )
| A.1985~1990年 | B.1990~1995年 |
| C.1995~2000年 | D.2000~2005年 |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下列叙述,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
| A.参与“地球熄灯1小时”活动 |
| B.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 |
| C.科技创新,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
| D.在空调房里使用电动跑步机进行健身活动 |
下图为“某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图中a、b、c分别表示 ( )
| A.居住区、种植区、乳畜区 |
| B.居住区、乳畜区、种植区 |
| C.种植区、居住区、乳畜区 |
| D.乳畜区、居住区、种植区 |
该模式的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 ( )
①保护植被 ②减少酸雨 ③涵养水源 ④减少污染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