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的不断出现,唯物主义也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的话说明了( )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
| B.哲学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的 |
| C.唯物主义以具体科学为指导 |
| D.具体科学比哲学更重要 |
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仰究万物之运动,“观古今子须臾,扶四海于一瞬”。这段话表明()
|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
| B.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 |
| C.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性科学 |
| D.哲学是神秘的“科学之科学”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是( )
①人的价值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
②人的价值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的价值的高低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看精神贡献
|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
|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
|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
|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
|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
公益广告是奥运文化的一大亮点,朗朗上口的广告语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价值观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
|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 |
|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
| 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
| D.社会意识都是先于社会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