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这主要体现了(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
C.实践具有社会性 | D.实践具有历史性 |
无论是中国特色杜会主义,还是实现中国梦,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党的建设,无论是依法治国,还是反腐倡廉,都需要全体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地抓好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实际工作。这是因为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把事情办好
③事物的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④发挥意识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
A.②③ | B.①④ | C.③④ | D.①② |
“有手的没眼,有眼的没手”,基层工作者常常抱怨,“最终统统落在街道、镇身上,而体制上条块分割:谁都能管,谁都只管一段,结果谁也管不好,问题久拖成顽疾。”“行政孤岛”现象警示管理者
A.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
B.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
C.要立足整体,注重系统的优化 |
D.整体的功能等于部分功能之和 |
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该曲线显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从哲学角度看,该图启示我们
①要把握好事物量变中的“度”
②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事物发展是由盛而衰的过程
④要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③ |
李克强说中国企改革要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起来,要依托“互联网+”,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汇聚企业员工和全社会创新力量,通过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变革,使企业创造活力进发、创新能力倍增。该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打破事物间的固有联系促进事物发展 |
B.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发展 |
C.任何事物的最终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
D.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
2015年9月,“意念控制机器人”亮相“全国科普日”,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在一名头戴能探测和解读大脑活动“帽子”的工作人员意念的控制下,机器人不时地向参观者摆手、走动、下跳。据悉,这套系统的原理是,把脑电图仪作为人机交互的接人口,而脑电图仪则通过嵌在“帽子”里的电极来探测脑电活动的细微变化。“意念控制机器人”的成功进一步佐证了
①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任何幻想终将变为现实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通过实践人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④机器人通过脑电图仪获得了产生意识的功能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④ | D.③④ |
目前对这套系统的研发还处在前期阶段,等系统更成熟时,可将其应用在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民生领域。人们回到家里,想打开窗帘、电视机时,只需要想一下,系统就可以做到。这说明
①把握事物间的有利联系可造福人类
②人为事物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离不开人类的活动
④任何事物间都存在着普遍联系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