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的目标是让个人、家庭和企业尽可能多的参与进来,关闭灯光和其他电器一个小时。此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
|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过亿。对于地震这一自然灾害,人们至今无法作出科学预测。从哲学上看着说明………( )
| A.地震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
| B.人们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
| C.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程度受主观条件的制约 |
| 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问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谐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 B.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
| C.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 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 |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段话表明( )
| A.真理和谬误都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 B.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
| C.真理是绝对的 |
| D.真理和谬误是无法分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