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我盼春天的荠(jì)菜
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小的时候,我是那么馋。刚抽出来的嫩蔷薇枝,把皮一剥,我就能吃下去;才开放的映山红,我会一把把塞进嘴里;更别说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了。所以,只要我一出门,财主家的胖儿子的就跟在我身后,跳着脚叫:“馋丫头!馋丫头!”羞得我头也不敢回。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饿啊!
一次,我实在饿极了,正在财主家的地里掰玉米棒子,被他家的人发现了。那家伙立刻拿着一根粗木棍,紧紧追来。
我没命地逃,风在我耳边呼呼直响。跑着跑着,面前忽然横着一条河。追赶我的人越来越近了,我害怕到了极点,便不顾一切,纵身跳进那条河里。
河水没过了我矮小的身子。我挣扎着,扑腾着,身子失去了平衡。冰凉的河水呛得我透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阵冷酷的笑声。
我简直不知道我是怎样才爬上对岸的,更使我丧气的是脚上的鞋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了一只。我实在没有勇气回去找,可又不敢回家。我怕妈妈知道。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上。太阳落山了,晚霞渐渐地退去。稍远处,羊儿咩咩地叫着,被赶回羊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田野里升起了一层薄雾,夜色越来越浓,周围静得可怕。我听见妈妈在村口呼唤着我的名字,可是我不敢答应……
最使人感到饥饿的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春天带给我多大的希望啊!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马齿苋、灰灰菜、野葱、荠菜……我最喜欢荠菜,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别提有多好吃了。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向广阔的田野奔去,嫩生生的荠菜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木棍凶狠地追赶我。我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空中吱吱喳喳飞过的小鸟,树上绽开的杏花,蓝天上白色的云朵。
(1) 为加点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蔷薇枝( ) 马齿苋( )
野葱( ) 青枣( )
映山红( ) 青豌豆( )
(2)给下列各字换一个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抽( )-( )
棒( )-( )
提( )-( )
狠( )-( )
(3)“我怕妈妈知道。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用加点词语造句。
(4)课文哪几段是写冬天的故事,哪几段是写春天的故事。
(5)读第8自然段“冬天的田野”时就用( )的语气来读,而读到文章最后“春天的田野”时,应改为( )的语气。
A.压抑沉重 B.轻松愉快
(6)文章中,一个盼字,点明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在这样的季节里,作者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木棍凶狠地追赶我,作者还不用担心的是什么呢,在前文中找一找,写下来。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山雨(片断)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片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照样子写词语。
给第5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
这段话主要写山雨的声韵,先写雨声____,再写雨声____,使用了____、 ___、 ___等多种修辞手法,字里行间表达了___的感情。
他知道这最后一枪的分量—为国争光,在此一举。
(1)这句话属于()描写。写出了许海峰的
(2)如果你当时也坐在观众席上,你的心情如何?描述一下
(3)许海峰的枪声为新中国夺得了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许海峰的枪声向世界宣告奥林匹克的舞台上,从此出现了一个新的体育大国。
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为一句话。
多少次瞄准.射击,再瞄准.再射击……练得手臂麻木了,僵硬了,连扳机都扣不动了。而他咬咬牙还是坚持练下去。
(1)这段属于()
A 动作描写 B 心理描写
(2)通过品读这段描写,你有什么感受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进括号里。
(1)下列几组词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A.膘肥体健骄傲以经 B.脍炙人口抱怨穷困
C.应接不瑕粗糙蛮横 D.余音绕粱峻工咨询
(2) “鹿”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A.B. 比
C. 广 D. 鹿
(3)下列词语中哪一个词语不是描写走路状态的()。
A.横冲直撞 B.摇摇晃晃 C.心神不定 D.大步流星
(4)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话不是鲁迅先生说的()。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B.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C.唯有民族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D.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轻诺必寡信”,太对了,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一句中引号里的部分是( )。
A. 格言B. 对话C. 古诗 D. 成语
(6)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A.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B.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C.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D.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7)下面的句子中,不是环境描写的句子是()。
A.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B.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C.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D.光秃秃的柞树林上边,露出冷清清的月亮。
(8)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比喻句()。
A.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B.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C.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D.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阅读《那倾斜着的伞》回答问题
很小的时候,我便十分喜欢下雨。
每逢淅沥声从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我就一蹦一跳地跑向外公,钻进伞下,挽住外公的胳臂。于是我们便走进了这片雨的世界中。
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不知何时已变成了一片墨绿色的,绿得那样深,绿得那样扣人心弦。望望外公,外公头顶原应是墨绿色的天空已经破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外公,伞歪了。”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我困惑了。“怎么搞的,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回到家里,我发现外公一边肩膀都湿透了。“外公,你肩膀都被淋湿了,快擦干呀!”“你有没有被淋到呢?”外公问。“没有啊!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都包住了。”外公开心地笑了起来。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的,一半湿的。
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已不是外公,而是我,是我为外公撑伞。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都和以前一样。“丹丹,伞歪了。”传来外公微颤的声音。我抬起头,这才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的,一半是灰蒙蒙的。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与外公所做的相同的事。这仍然是把倾斜的伞。回到家中,接外公递来的毛巾,我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从此,我总盼着下雨。读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字的意思。
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与外公相同的事。()
热:A.温度高 B使温度升高 C情意深短文围绕着一把倾斜的伞,写了哪两件事?
文中描述了两个动人的情景,你能简要概括出来吗?这两个情节有什么相同处和不同处?从中体现了什么?
用“ ”画出文中最能体现祖孙情深的一句话。
为什么“从此,我总盼着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