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
材料二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民义和权利,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三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哪部文献?(3)
(2)材料一中这部文献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制定的?此后所在国确立了何种政治体制?(2)
(3)材料二中的文献是在什么时候发表的?有何意义?(2)
(4)材料三中的文献是在哪次革命中颁布的?这次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文献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3)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政客一方面表示希望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却在进行有悖于国家关系正常化的举动。这不禁让人怀疑日本有否认侵华期间所犯的罪行,而这是不为世人所容许的。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受害者┅┅德国应该承担起永恒的责任。这种反思必须一代一代保留下去。”
——2013年1月2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讲话
材料四:2013年2月2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美国发表演讲称,历史和国际法均可证明“尖阁列岛”(即钓鱼岛)是日本领土┅┅4月23日他在日本媒体上表示多名内阁成员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是理所应当的。
(1)追根溯源,中日两国友好往来源远流长。唐朝时,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高僧是谁?
(2)材料一反映了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什么历史事件?日军在当地共杀害了多少中国人?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想一想,日本怎样才能真正同亚洲邻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红军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穿越时空,超越国界,为世界各国人民传颂。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写出红一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和三大红军主力会师的地点。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的重要会议召开的地点。
(3)红军长征跳出敌人包围圈的事件是什么?
(4)长征胜利对中国革命有何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
材料二:
(2)材料二中,把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运动”的名称。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协商。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等。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2)材料三是在哪一次战争后签订的?材料三中的哪一项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工具?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近代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了“科技革命与日本”的主题探究,请你参与。
【回眸历史】下面是晓荷同学整理的“三次科技革命下的日本”的图片
(1)图一中舰只所使用的动力是
(2)图二飞机是第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3)图三为原子弹弹制造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论从史出】
同学们通过探究“三次科技革命对日本的影响”,分别得出“耻辱与振兴”、“疯狂与罪恶”、“伤痛与崛起”的结论,请结合上述图片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耻辱与振兴:
疯狂与罪恶:
伤痛与崛起:
【解决问题】
小华:应继续发展核能产生。
小明:应停止发展核能产生。
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只答观点,未说明理由不得分)
【读史明智】
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