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区域,又是文明进步的前沿地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以前的传统城市与王权、宗教和安全密不可分……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而现代城市则建立在以交换经济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手段之上。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二   近代欧洲城市化进程表

年份
万人以上城市比例(占总人口)
万人以上城市
数量(个)
平均城市规模(千人)
欧洲总人口
(百万人)
1500
5.6
154
22
61.6
1650
8.3
197
31
74.6
1800
10.0
364
34
122.7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古代城市为什么不能实现转型?
材料三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在全世界瞩目之下拉开帷幕:一个“梦幻之岛”上,绵延起伏的山丘屹立着一棵高大的橡树,潺潺溪流流过绿油油的草地,农舍、牛羊、鸡鹅烘托出浓浓的乡村风情;突然震耳欲聋的鼓声打破了绿色田野的宁静,大地突然崩裂,绿色的草地被灰色的水泥地所取代,巨大的烟自在原野上拔地而起,炼钢炉旁钢水流淌,钢花飞溅,工人们夜以继日辛苦劳作,火红色的巨大纺车转动不停……随着蒸汽机的发明,英国迎来了工业革命,淳朴的乡村变成了“世界工厂”,英伦三岛变身为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诗歌中所言的“黑暗魔鬼的磨坊”,林立的大烟囱不仅使伦敦成为狄更斯小说中沉郁的“雾都”,也竖起了“日不落帝国”雄霸全球的经济地位,竖起了它盛气凌人的傲慢和自信。
——2012年10期《看历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材料中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场景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材料四 漫画《高度工业化国家与重环保国家的环境差异》

(4)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康纳认为:“瓦特的蒸汽机在经济领域是一种胜利,可对生态领域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依据所学知识,论证奥康纳的观点。
(5)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英国崛起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综合题:如图

(1)图1和图2分别属于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们分别是用什么作为动力机?
(2)除此以外,你知道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还分别有哪些吗?(各举2例,4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影响?试举其中一例说明。
(3)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在大战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般估计,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陆军和皇家海军人员伤亡总数为:死74.7万人,伤169.3万人。物质损失按凯恩斯的估计为5.7亿英镑,海外投资损失1/4……战后,英国还丧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大战摧毁了英国商船的70%,英国海军也在战争中大大削弱。
材料二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终于促使被侵略国家联合起来,结成反法西斯联盟。但是它的建立有一段曲折、复杂的历程。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沉重打击和亚洲各国人民的抵抗下,已经遍体鳞伤,狼狈不堪。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则加速了它的崩溃。日本政府在8月14日不得不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中午广播天皇诏书,宣布向盟军无条件投降。
——以上材料均引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英国带来了哪些灾难?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结成反法西斯联盟”的标志性文件是什么?这一文件是在哪一座城市签署的?之所以说“它的建立有一段曲折、复杂的历程”,是战争初期英法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一种什么政策造成的?
(3)据材料三回答,日本投降的原因有哪些?

在人类进入到近代时期以来,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先后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历史性突破。我们在学习完前两次科技革命之后来简单的回顾一下吧。
环节一:整理旧知
(1)这两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发明分别是什么?
环节二:分析比较
对比这两次科技革命,我们可以发现,在动力机器交通运输工具方面都有重大发明和突破。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产生了影响。
(2)请列举下列各项成就的发明者。

(3)这两次科技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中国人民进行了怎样的探索与抗争?
环节三:联系生活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4)请从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中试举一例说明人类在应用科技成果时该如何趋利避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中国、古希腊等,以此为源头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材料二 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 “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夺取。”
请回答:
(1)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材料一中涉及的文明可以划分为哪两类?
(2)材料二提供的资料说明不同文明的交往方式有哪些?
(3)试举出第一问所答的两类文明代表性(标志性)成就各一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的美国:
○南方的种植园主把棉花和其他原料运往英国,从英国输入大批工业品。
○北方资产阶级希望提高关税,保护本土工业,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主张自由贸易,使其得到廉价进口货。
○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采用奴隶制生产方式占有大量劳动力;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廉价自由劳动力。
(1)亚历山大二世是如何“自上而下解放农民”的?农民获得解放后,其身份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3 分)
(3)材料一中俄国“农民获得解放”与材料2中美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有何共同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