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戮力攻秦______。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______________。③因击沛公于坐__________。④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_____________。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 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C.拔剑切而啖之 | D.劳苦而功高如此 |
该段文字中有几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请写出二个。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②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1)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②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2)孔子的话你赞同吗?说说理由。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1、翻译
(1)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译文:
(2)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译文:
2、孟子在文中提出了什么主张?
白圭①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①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②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孟子•告子下》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
(2)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2、 孟子在文中提出什么观点?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下1~2题。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注]:容光:水的空隙。
1、将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2)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2、孟子说的“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学习道理?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2)题。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1),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孔子有怎样的富贵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