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戮力攻秦______。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______________。③因击沛公于坐__________。④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_____________。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 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C.拔剑切而啖之 | D.劳苦而功高如此 |
该段文字中有几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请写出二个。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8题。
黄山游记
钱谦益
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藤络莎被,幽荫荟蔚。陟老人峰,悬崖多异,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悬度者,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矫矫如蛟龙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
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其西巨石屏立,一松高三尺许,广一亩,曲干撑石崖而出,自上穿下,石为中裂,纠结攫拿,所谓扰龙松也。石笋矼、炼丹台峰石特出离立,无支陇,无赘阜,一石一松,如首之有笄,如车之有盖,参差入云,遥望如荠,奇矣,诡矣,不可以名言矣。松无土,以石为土,其身与皮、干皆石也。滋云雨,杀霜雪,勾乔元气,甲坼太古,殆亦金膏水、碧上药、灵草之属,非凡草木也。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度云梯而东,有长松夭矫,雷劈之仆地,横亘数十丈,鳞鬣偃蹇怒张,过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为此戏剧,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轮囷,蔚为奇观也。吴人卖花者,拣梅之老枝屈折之,约结之,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兹松也,其亦造物之折枝也与?”千年而后,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实其腹 实:充满 |
B.陟老人峰陟:登上 |
C.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夸:赞美 |
D.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征:验证 |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 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B.①泉之奇,莫奇于汤泉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①有幢幢如羽葆者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D.①其身与皮、干皆石也 |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出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山有三奇:泉奇、云奇、松奇。泉之奇,就奇在山下有泉,山上无泉;而云之奇,奇在云海漫漫,奇在变幻莫测,奇在山上山下两重天。 |
B.黄山松奇,首先就奇在千姿百态。它们大小、高矮不一,形态各异,各具特点,生长在黄山的不同位置,和悬崖、险峰相互映衬,风光无限。 |
C.黄山松奇,更奇在其顽强的生命力。它们扎根在陡峭的悬崖和坚硬的石头之上,风雨雷电、霜雪严寒,造就了它们坚硬的质地和坚贞的品格。 |
D.作者以饱蘸的浓墨、饱满的热情,描绘黄山松的奇特,讴歌它的壮美,也暗含了对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国传统精神人格的高度赞美。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徙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徙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鼎因疏言:“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于是永德言不用。
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 按:追究,查办 |
B.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遣:打发 |
C.有能居贩自赡赡:养活 |
D.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挠:阻止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鼎“强直”的一项是( )
①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②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
③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④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⑤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
⑥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④⑤⑥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要他像王鼎等人那样检举不法,坚持原则,刚正不阿。 |
B.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禁止他们这样做。 |
C.杨永德横暴狡猾,执政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 |
D.王鼎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少习《三礼》,以讲学自给。(后)周显德初,太祖(赵匡胤)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留后财货,以廉闻。及受周禅,召为户部郎中。
奉使吴越归,奏便宜十数事,皆从之。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还具以白。朝论沮之曰:“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太祖即命发廪贷民。
建隆三年,迁给事中。王师伐蜀,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民家玉帛子女,伦独居佛寺,饭蔬食,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东归,箧中所有,才图书数卷而已。
先是,伦第庳陋,处之晏如。时权要多冒禁市巨木秦、陇间,以营私宅,及事败露,皆自启于上前。伦亦尝为母市木营佛舍,因奏其事。太祖笑谓曰:“尔非逾矩者。”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狭小。使者以闻,上亦不违其志。
伦清介醇谨,好释氏,信因果。尝盛夏坐室中,恣蚊蚋囋其肤,童予秉箑(扇子)至,辄叱之,冀以徼福。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岁余尽焚其券。微时娶阎氏,无子,妾田氏生继宗。雍熙四年,卒,年七十九。赠侍中。
(选自《宋史·沈伦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赵匡胤)领同州节度 领:担任职务 |
B.皆署从事署:委任,交给 |
C.奏便宜十数事便宜:利于治国、合乎 时宜的办法或建议 |
D.愿得制度狭小制度:规章,办法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沈伦“清廉爱民”的一组是( )
①奉使吴越归,奏便宜十数事,皆从之 ②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 ③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 ④伦独居佛寺,饭蔬食 ⑤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 ⑥岁余尽焚其券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③⑤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伦年轻时学习《周礼》《仪礼》《礼记》,以讲学谋生,后因人举荐为官,最终官至宰相。 |
B.沈伦来自社会底层,对人民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当他发现百姓闹饥荒时,便采纳了他人的意见,请求皇上动用军粮,开仓济民,并且力排众议,拯救了天下苍生。 |
C.沈伦年少好学,后随军作战期间,仍爱惜图书,因此他日后信奉佛教,拒绝童子的热情服务,希望以此积德求福。 |
D.沈伦对住宅低矮毫不在意,但为了母亲也曾购买木材建造佛舍,皇帝并未因此责备他,反而派人为他修建住宅,皇帝对他的恩遇由此可见一斑。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罗绍威,魏州贵乡人,形貌魁伟,精悍明敏,明达吏理。袭父位为留后,朝廷因而命之,寻正授旄钺。
初,至德中,田承嗣盗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召募军中子弟,置之部下,号曰“牙军”,皆丰给厚赐,不胜骄宠。年代浸远,父子相袭,亲党胶固,其凶戾者,强贾豪夺,逾法犯令,长吏不能禁。变易主帅,有同儿戏。自田氏已后,垂二百年,主帅废置,出于其手。优奖小不如意,则举族被诛。绍威惩其往弊,虽以货赂姑息,而心衔之。
绍威见唐祚衰陵,群雄交乱,太祖兵强天下,必知有禅代之志,故倾心附结,赞成其事,每虑牙军交易,心不自安。天祐初,乃定计图牙军,遣使告太祖求为外援。太祖许之,遣李思安会魏博军攻沧州。天祐三年正月五日,太祖亲率大军济河,声言视行营于沧、景,牙军颇疑其事。是月十六日,绍威率奴客数百攻之,时宿于牙城者千余人,迟明尽诛之。凡八千家,皆赤其族,州城为之一空。翌日,太祖自内黄驰至魏。自是绍威虽除其逼,然寻有自弱之悔。不数月,复有浮阳之役,绍威飞车免馈运,自邺至长芦五百里,叠迹重轨,不绝于路。又于魏州建元帅府署,沿道置亭候,供牲牢、酒备、军幕、什器,上下数十万人,一无阙者。及太祖回自长芦,复过魏州,绍威乘间谓太祖曰:“邠、岐、太原终有狂谲之志,各以兴复唐室为词。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天与不取,古人所非。”太祖深感之。及登极,加守太傅、兼中书令。
绍威尝以海岱罢兵岁久,储庚山积,惟京师军民多而食益寡,愿于太行伐木,斫船三百艘,置水运自大河入洛口,岁漕百万石,以给宿卫,太祖深然之。会绍威遘疾革,遣使上章乞骸骨,太祖抚案动容,顾使者曰:“亟行语而主,为我强饭,如有不可讳,当世世贵尔子孙以相报也。”及讣至,辍朝三日,册赠尚书令。绍威在镇凡十七年,年三十四薨。
(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十四》,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田氏已后,垂二百年 垂:将近 |
B.故倾心附结,赞成其事赞:辅助 |
C.绍威乘间谓太祖曰间:机会 |
D.绍威尝以海岱罢兵岁久罢:废除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绍威有远见的一组是( )
①必知有禅代之志 ②迟明尽诛之 ③上下数十万人,一无阙者 ④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 ⑤遣使上章乞骸骨 ⑥岁漕百万石,以给宿卫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绍威处置牙军毫不手软。牙军骄横,其中凶狠者,违法犯令,目无主帅,罗绍威于是在以太祖的军队为外援的情况下,消灭了牙军。 |
B.罗绍威对太祖忠心耿耿。他一心结交太祖并且想要归附太祖。太祖也曾被罗绍威私下里劝说他登基的话打动,称帝后给罗绍威加了官。 |
C.罗绍威能力突出。在浮阳战役中,他主管后勤,确保了物资供应,还在魏州建立了元帅衙署,沿路设置转运站,各种物品无一缺乏。 |
D.罗绍威深受太祖器重。病重时,太祖派使者转告说假如真有不幸,会让他的世世代代子孙富贵作为回报,去世后又追赠他为尚书令。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绍威惩其往弊,虽以货赂姑息,而心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绍威虽除其逼,然寻有自弱之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幼失怙恃,鞠于从兄。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杀之,兄解衣就缚。炳年十二,泣请代兄,盗惊异,舍之而去。
甫弱冠,以勋阀之子,侍世祖于潜邸,恪勤不怠,遂蒙眷遇。世祖次桓、抚间,以炳为抚州长,城邑规制,为之一新。己未,王师伐宋。未几,北方有警,括兵敛财,燕蓟骚动。王师北还,炳远迓中途,具以事闻,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世祖嘉其忠。
中统元年,李璮叛,据济南,炳请讨之。国兵围城,炳将千人独当北面,有所俘获,即纵遣去,曰:“胁从之徒,不足治也。”济南平,入为刑部侍郎。后济南妖民作乱,赐金虎符,加济南路总管。炳至,止罪首恶,余党解散。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至元九年,帝念关中重地,思得刚鲠旧臣以临之,授炳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悉听炳裁制。王府吏卒横暴扰民者,即建白,绳以法。王命之曰:“后有犯者,勿复启,请若自处之。”自是豪猾敛戢,秦民以安。有旨以解州盐赋给王府经费,岁久,积逋二十余万缗,有司追理,仅获三之一,民已不堪。炳密启王曰:“十年之逋,责偿一日,其孰能堪!与其裒敛病民,孰若惠泽加于民乎!”王善其言,遽命免征。十五年十一月,王薨。
十六年秋,被旨入见便殿,帝劳之曰:“卿去数载,衰白若此,关中事烦可知已。”询及民间利病,炳悉陈之,因言王薨之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弄威柄,恣为不法。帝卧听,遽起曰:“闻卿斯言,使老者增健。”饮以上尊马潼。改安西王相,余职如故,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至则琮假嗣王旨,入炳罪,收炳妻孥囚之。炳子仁荣诉于上,即诏近侍二人驰驿而西,脱炳,且械琮党偕来。琮等留使者,醉以酒,先遣人毒炳于平凉狱中。其夜星陨,有声如雷,年五十九,实十七年三月也。帝闻之,抚髀叹曰:“失我良臣!”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六月,诏雪炳冤,特赠中书左丞,谥忠愍。
(节选自《元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次桓、抚间 次:驻扎 |
B.十年之逋,责偿一日责:责令 |
C.被旨入见便殿被:遭受 |
D.询及民间利病病:疾苦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赵炳“关爱百姓”的一组是( )
①城邑规制,为之一新 ②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 ③胁从之徒,不足治也 ④岁凶,发廪赈民 ⑤孰若惠泽加于民乎 ⑥询及民间利病
A.①②⑥ | B.②④⑤ |
C.①③④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炳重情重义。因闹饥荒,他与堂兄前往平州去谋生,路遇强盗,强盗要杀其兄长,他挺身而出,哭着请求代替兄长去死。 |
B.赵炳处事尚宽。平定李璮叛乱时,对俘获的胁从者,他当即放走;济南妖民作乱时,他也只是处置元凶,其余都释放解散。 |
C.赵炳深得皇帝器重。皇帝任命他做京兆路总管,去管理关中重地,并特许他如果有触犯法律的人不必上奏,可以自行处置。 |
D.赵炳对不法者严惩。当发现皇子安西王府中的吏卒强横凶暴,骚扰百姓后,他及时向安西王汇报情况,对违法者加以惩处。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