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陆地地势较为平坦,右图中年径流量曲线是从左图中A、B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地区( )
| A.地处南半球 | B.沿岸暖流流经 |
| C.此时降水较多 | D.受信风带影响 |
图示河流( )
| A.大致从北向南流 | B.此时接受湖泊补给 |
| C.流量季节变化小 | D.秋冬出现凌汛现象 |
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 A.生育率提高 | B.就业率提高 |
| C.净迁出率下降 | D.人口容量下降 |
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 A.经济矿产开发 | B.环境生态保护 |
| C.政策国土开发 | D.军事加强国防 |
如图是沿P地(40°N,116°30′E)和Q地(30°N,120°15′E)所作的一幅地形剖面图,图中河流R1、R2、R3、R4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占全国年径流量的0.8%、2.1%、1.8%和37%。读图回答各题。
图中R1、R2、R3、R4四条河流的名称分别是
| A.黄河、钱塘江、长江、珠江[ | B.松花江、黄河、海河、长江 |
| C.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 D.黄河、淮河、长江、珠江 |
对以上河流的整治工作,首要任务都是
| A.发电 | B.防洪 |
| C.灌溉 | D.航运 |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左图)与局部区域水文图(右甲、乙图),完成各题。
左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 A.Ⅰ、Ⅱ | B.Ⅰ、Ⅲ |
| C.Ⅱ、Ⅳ | D.Ⅲ、Ⅳ |
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
|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
|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公里 |
|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
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
| B.有利于其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
| C.改善其航运条件 |
| D.减小洪水危害 |
图乙为4月1日和4月2日连续两日测得图甲中L河水文站流量变化图,导致L河流量变化如图乙所示的主要原因是
| A.连续暴雨 | B.气压变化 |
| C.气温变化 | D.连续阴雨 |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下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 11 |
33 |
33 |
31 |
11 |
| 13 |
33 |
33 |
31 |
22 |
| 31 |
31 |
31 |
11 |
12 |
| 31 |
31 |
11 |
11 |
11 |
| 31 |
11 |
11 |
11 |
11 |
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最有可能会导致
A.干旱发生频率增加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洪涝发生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进行了评估。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数。完成下题。
图中前30名城市中,拥有宜居城市个数为1的省级行政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川、云、徽 | B.湘、鄂、粤 |
| C.云、湘、冀 | D.浙、闽、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