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 )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
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除了其蕴涵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还主要得益于
A.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
B.![]() |
C.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征 |
D.多民族的长期统一,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
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需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因为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2009年10月13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羌年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前,我国的羌年、剪纸、木偶皮影等民族民间文化几近“濒危”。为此,文化部正在实施“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②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③④ |
2009年5月27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原因是
①“端午祭”纪念的是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②是为了抗议韩国把我国传统文化遗产据为己有 ③“端午祭”不仅属于中国,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④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正在提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