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经济发展新奇迹,中国要激活社会的“创新DNA”,捧出如“四大发明”一样耀世的中国新名片——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讲坛上,全球新领军者对以创新驱动的中国未来充满期待。这一事实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正确义利观是中国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具体阐述。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正确义利观表明()
①我国在开展外交活动时应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
②我国是国际社会负责任成员,应帮助各国解决内政问题
③我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④在国际多极化格局下,各国国家利益具有一致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4年8月,因为一起林权纠纷,农民李某一纸诉状将区政府告上了法院,开庭当天,区长坐在被告席上应诉,在庭审最后陈述阶段,区长由衷感言“我对群众用法律而不是上访的方式维权表示感谢”。为这则新闻拟定标题,最合适的是()
A.全社会共育法治信仰 | B.公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
C.创新政府社会治理之道 | D.提升公民民主管理能力 |
2015年两会召开前夕,中国政府网联合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发起“2015政府工作报告我来写——我为政府工作献一策”活动,公开征集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回答下题。以往是政策出台后网民再评议,现在是民众参与“前置”,通过网络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这有利于()
①落实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②推动公众参与,提升政府威信
③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公民政治权利
④有序政治参与,公民行使监督权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让大家直抒胸臆、有话就说,可以直接触及民意,问出真话、问出真心。政府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A.价值观具有正确导向作用 |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
C.人民群众的认识都是真理 | D.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
“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2015年初播出的纪录片《记住乡愁》讲述了100个村落故事。回答下列小题。每集讲述一个传统村落的生活故事和文化传承,片中浓浓的乡愁、细腻的故乡情感、厚重的文化沉淀,引发海内外众多观众共鸣。这种共鸣()
A.是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反映 |
B.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 |
C.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
D.彰显了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 |
甘肃哈南村是一个把“忠”自觉化的村落。战争时,“母送儿,妻送郎,父子争相上战场”,他们把“忠”用于卫国;和平时,他们把“忠”移于建设,汶川地震后,哈南村也是重建速度最快的村落之一。这表明()
①文化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②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不能改变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脱出愚蠢。”这表明()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③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④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