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人历来推崇“薄利多销”;而犹太商人则认为:“一种商品既然利薄,何不弃之,选择利厚的产品去生产和销售不是更好吗?”以上两种商人的观点( )
①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消费观念
②都体现了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③都看到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关系
④中国商人的观点正确,犹太商人的观点错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2010年宏观政策基调: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扩大内需。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扩大内需且属于财政政策的是
A.取消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 |
B.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货款利率 |
C.中央财政对家电下乡进行补贴 |
D.中央财政严格控制公务购车等一般性支出 |
破解“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家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减少→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低→引发新一轮就业困难),政府应该
①发展经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②改善就业结构、加强职业培训
③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④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右图中的幸福指数,是用来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的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的,即人们的幸福感。回答23~24题。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某市民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某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某学者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这说明
A.正确的价值判断更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
B.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
C.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价值判断也不同 |
D.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 |
除了幸福指数,我国还将推出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现阶段各方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方面的需求,这蕴含的哲理是
①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②遵循客观条件,人们可以创造亲的具体联系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立足整体,坚持统筹兼顾
④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墨子认为,衡量人们的言论与认识的是非必须有客观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三表”(三条标准),即“有事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强调以历史事件为判断言论是非,以人们的直接感性经验为非依据,以言论和认识的实际效果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墨子的这一思想
A.反映出唯物主义认识论倾向 |
B.具有明显的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
C.全面否定了推理论证的作用 |
D.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子曰:“学而进习之,不亦说乎?”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上述引文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有
①要把学习与实践统一起来,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②学习旨在通过实践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不断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④虚心学习他人间接
经验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