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油价比美国还贵”,针对这一抱怨,一位赞同涨价的环保人士把各主要国家的油价折合成人民币做了一个比较(如图),他这样说:“开车的人往往会反对中国向欧洲和日本的高油价靠拢;但这正是中国油价应该向欧洲和日本靠拢的原因。”这一说法的经济学依据是( )
| A.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相互作用 |
| B.消费水平受收入水平的制约 |
| C.经济全球化影响世界能源供给 |
| D.中国油价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
今年两会上,刑事诉讼法迎来了第二次修正。此次刑诉法修改,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原则体现了认识论的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
| B.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抵制和克服错误的意识 |
| C.要努力树立正确的认识,努力学习真理与科学理论 |
| D.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名制越来越广泛地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买手机、订火车票都要实名。推行实名制可以更好地打击违法犯罪,维护公共利益,对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制约。但实名制也遭遇到个人信息被泄露的烦恼。这说明
| A.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的 | B.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联系之中 |
| C.事物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 D.不同事物包含着不同的矛盾 |
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这说明
| A.人可以认识规律 | B.人可以创造规律 |
| C.规律具有条件性 | D.规律具有主观性 |
2012年10月30日,泉州进行的人工增雨效果明显,58枚火箭弹缓解35天连旱。这说明
| A.人们能够能动地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
| B.人们利用条件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
| C.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
| 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
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发生5.7级地震。此次云南地震成因是由于印度板块不断向下挤压欧亚板块造成的。可见
①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②运动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