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图中左图是某区域地形图,该地区为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素有“粮仓”之称。但该区域表土流失严重,如1928年的“黑风暴”剥离了5~12厘米的表土;加上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农业生产。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与图示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可在图中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
材料二:右图为左图中部分城市的的降水统计图。
(1)分析该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主要自然原因,并分析造成“黑风暴”盛行的原因。
(2)指出春季最有可能威胁该地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与新疆比,分析图中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
(4)某同学把该区域河流特征描述为“河网密度大,流量比较稳定,冬季有封冻期。”结合材料信息,说明这些河流特征的形成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今春以来,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度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均为历史同时期所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1)我国_______、_______和华北地区冬、春季常遭受风沙灾害,_______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形成沙尘天气。
(2)造成北方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_______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主要是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_______和_______行为造成了_______的恶果;在林区的_______行为导致地表水分减少,风沙天气多发。
(3)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
阅读下列资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黄河源区图
图1-3-4
据玛多县水文站观测:1997年1~3月,玛多县附近黄河干流出现首次断流;1998年10月20日~1999年6月3日,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断流持续近8个月。其后,黄河源区连续两年出现黄河干流跨年度长时间断流。1999年5月,鄂陵湖出口的流量仅0.001米3/秒,鄂陵湖至玛多县,断流干河床长达8千米。
2000年河源区沼泽湿地及湖泊面积比1976年减少2 748.53平方千米。1998~2001年河源区原有的6 000多个湖泊,干涸了约一半。同时,地下含水层变薄,水循环模式改变,对地表水的调蓄功能降低。
(1)引起该现象主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是什么?
(2)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
图1-1-5
(1)人类通过生产劳动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受到自然环境的________。
(2)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________、________。
(3)人类社会通过________活动和________活动向环境中排放________。
(4)由图看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中心事物与环境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1-4
(1)环境是指相对于某项________的周围事物。
(2)若以________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若以________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生物界的环境。
(3)人类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
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地租值为a>b>c),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地租值的变化主要受____________的影响,受此影响各功能分区空间分布大体呈______状。a等值线以内的地区,从事________活动的人愿意支付的地租最高。
(2)若该市规划在甲、乙两个卫星城镇中,一个发展房地产业,一个发展钢铁工业,你认为甲城镇应发展________,乙城镇应发展________。这样决策的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