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宋太宗)命曹彬取幽州,众将皆知,而宰相李昉等不知。其伐辽,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不预闻。”这说明当时
| A.宰相权力受到削弱 | B.政府执政效率较高 |
| 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 | D.军事行动保密性强 |
独立后的美国用联邦制代替邦联制的目的是( )
| A.扩大各州州长的权力 | B.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
| C.调和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 D.割断与英国的联系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句话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哪一方面( )
| A.君主立宪制 | B.代议制民主 |
| C.两党制 | D.责任制内阁 |
1688年,英国发生了“女婿接替岳父王位”的历史事件。该事件的意义是( )
| A.推翻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
| B.确立了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原则 |
| C.改变了国王权力的来源 |
| D.结束了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统治 |
近代西方有说法认为,世界上传印阅读最广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民法大全》,堪称“法律圣经”。“法律圣经”的说法( )
| A.体现了对罗马法影响的人为夸大 |
| B.为法律规范添加了宗教色彩 |
| C.说明罗马法奠定了后世法学的理论基础 |
| D.说明近代欧洲盛行“政教合一” |
“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 )
| A.《十二铜表法》 | B.公民法 | C.自然法 | D.万民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