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曾试图派出使节谒见英国女王,希望英王出面劝止日本割占台湾。但是英国政府拒绝此次觐见,声称:“君主接见外国使节,不符合一般外交惯例,也不合乎英国宫廷习惯。”这次外交失败的实际原因可能是
| A.英国默许和支持日本对华侵略 | B.英国女王是“虚君”,统而不治 |
| C.不符合国际外交惯例 | D.李鸿章缺乏国际外交常识 |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 |
| B.同治、光绪年闯,京剧走向成熟 |
|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
| D.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
下列书法作品中,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 A.王羲之:兰亭序 | B.秦:峄山刻石 |
| C.张旭:古诗四贴 | D.柳公权:玄秘塔碑 |
下图《寒食帖》是苏轼书法的代表作。此卷用笔或清俊劲爽,或沉着顿挫,字体由小渐大,由细渐粗,有一种徐起渐快,突然终止的节奏。黄庭坚盛赞此卷“于诗胜过李白,于书兼有唐、五代诸家之长”。《寒食帖》的书体属于()
| A.小篆 | B.楷书 | C.行书 | D.草书 |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很不赞成从课本中去掉古代经典诗词,他在讲话中经常引用古典名句,例如曾经引用《诗经·小雅·小旻》中的句子: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关于《诗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孔子整理编定,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
| B.是中国的第—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 |
| C.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诗经》的精粹 |
| D.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 |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火药在军事战争上广泛使用 | B.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
| C.戏曲艺术此时已被推向成熟 | D.小说创作数量繁多、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