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代中外,主权问题都是一个国家的核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宵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
材料二  “如果通过暴力能获取自治,不择手段屠杀英国人可以解除压迫,那我宁可不要自治而继续受人压迫。”
——甘地
材料三  “界线是没有的,有的是整个防御面,这个防御面就是祖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在浸透同胞们的鲜血之前绝不丢弃。”“这个民族(土耳其)从未失去过独立······要么独立要么死亡。”
——凯末尔
请回答
(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甘地与凯末尔对主权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什么不同?
材料四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坦率的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邓小平会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讲话
请回答
(3)依据材料四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于国家主权的基本原则。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主权问题的看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结合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谈谈对这两次改革成败的认识。结合王安石变法,联系今天的改革开改,思考今天的改革可能面临的困难。

为改变更戍法所造成的弊端,王安石变法采取的措施是

A.保甲法 B.将兵法 C.连坐法 D.保马法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以摆脱严重的社会危机。请问:当时社会危机有哪些表现?王安石变法涉及财政、军事、教育等多方面,请概述其中有关教育改革的措施。你如何看待这些教育改革的措施?

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曾发生了形式多样的改革。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纵观中国历代的改革,就本质作用上有以下三个典型的代表: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据此回答改革具有哪些基本的本质作用。
(2)革命与改革都是社会发展中常见的历史现象,与我们已经学过的“革命”相比,请你简单概括改革在方式、目的、后果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纵观历代改革者,你最喜欢哪位改革家?并谈谈你从其身上所受到的启发。

述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