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于是天子遣使,虚郡国仓廪以赈贫。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假贷。……(富商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鄣海泽,邓通专西山……奸猾交通山海之际,恐生大奸。夫理国之道,除秽锄豪,然后百姓均平,各安其宇。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
——西汉桑弘羊《盐铁论》
材料三   [注: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之士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丞相车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会议。]
所谓盐铁议者,起始元中,征文学、贤良,问以治乱,皆对愿罢郡国盐、铁、酒榷、均输,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化可兴。御史大夫桑弘羊以为此乃所以安边境,制四夷,国家大业,不可废也。
——《汉书·车千秋传》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盐铁官营”政策的背景。
(2)盐铁会议上有哪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两种观点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关于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有人认为:“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戊戌变法具有特别意义,为此后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奠定了基础,其功不可没。”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04年英国众议院对国王的抗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威权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法令。”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1689年《权利法案》
请完成: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议会对待王权的态度有何明显不同?
(2)材料二的主要精神和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进步性或局限性?

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戊戌变法具有特殊意义,为此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其功不可没。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轮、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迟;约章之利病,使才之优绌,兵制陈法之变化宜讲也,不变则彼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
——薛福成《筹洋务议·变法》
材料二: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育才于学校,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办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请完成:
(1)据材料概括上述人物的观点和主张。
(2)上述思想反映了哪个阶级的要求?有何影响?

一部英文著作的中译本有一句话误译为:“康熙帝曾经阅读郑观应的著作。”经核对,原文为“Emperor Kuang Hsu had read the works of Cheng KuangYing”。问题出在Kuang Hsu是谁。请完成:
(1)请写出Kuang Hsu帝的正确译名,并运用历史知识说明理由。
(2)这是一部研究中国近现代化的专著,它为什么会谈到郑观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