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依次是“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应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赫鲁晓夫改革 | D.斯大林模式 |
那场冲突虽然最终以苏美两国的妥协而告结束,但它对各国政府和人民造成了普遍的震撼,引起了人们对核战争危险的极大关注。研究发现,当事国在冲突前后所作出的决定,都是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误入歧途。“那场冲突”是指
A.古巴导弹危机 | B.越南战争 | C.朝鲜战争 | D.柏林危机 |
有学者说:“布雷顿森林体系虽为美元霸权提供了国际制度的平台,但美元霸权地位的真正起步却缘于冷战开始之际的马歇尔计划”。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
A.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 B.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 |
C.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苏 | D.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控制 |
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A.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 |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C.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 | D.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 |
19世纪晚期在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政治民主发展滞后”表现在
①实行联邦制②皇帝掌握国家大权③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④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1854年英国废除了这一条例。这一变化表明
A.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贸易 | B.议会改革完善了民主政治 |
C.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 D.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