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中山先生认为这种现象是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 )
| 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
| 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
| C.满清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
| 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与互斥 |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指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已达0.473,明显超过联合国设定的0.4的国际警戒线。当前我国解决这一局面的办法是通过“抽肥补瘦”的办法来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转型。其目的是
| A.体现平均主义理想 | B.国家对经济全面控制 |
| C.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 D.加强社会保障功能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两权分离”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又实行“三权分置”,拉开了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序幕。“两权分离”中的“两权”是指
| A.所有权、承包权 | B.经营权、承包权 |
| C.自主权、承包权 | D.所有权、经营权 |
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65 |
|
|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
38.7 |
54.9 |
48 |
| 流入农业的资金(%) |
7.6 |
11.4 |
18.4 |
|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
53.7 |
33.7 |
33.6 |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规律B.国际环境影响
C.国家经济政策 D.产业结构调整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公报》的一篇社论说:“三年多的抗战军事,‘应战’二字可以尽之,敌军来攻,我们应战;敌军不攻,我们转战;敌军此处攻,我们他处不战,形式上几乎完全是被动的。这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敌军将南侵,我们先北战,这在战略上讲,也是一种进步。”“北线之战”指的是
| A.太原会战 | B.平型关大捷 |
| C.徐州会战 | D.百团大战 |
学者刘仰在《历史传统是文化自信真正源泉》一文中说:“汲取过去由上层精英推动社会变革的局限,试图把学习西方文化的潮流推向广大民众。这一努力是有效的,它孕育了一代新人。”这是在评价
|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