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
B.a代表的是太阳短波辐射 |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
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 | B.增强b辐射 |
C.增强c辐射 |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
读日照图,完成下列各题此时,太阳直射在
A.120°W,15°S | B.120°E,15°S |
C.120°W,23.5°S | D.120°E,15°N |
此刻
A.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 B.北半球昼时数变长 |
C.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 D.北京昼短夜长 |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 如图甲(八达岭长城的景观照片)。图乙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图。若图乙所示地区有古长城经过,你认为最可能的位置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一方格状经纬网示意图,图中A.B两地相距33.3厘米,地方时相差4小时。据此回答下题。
有关该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上比例尺到处都一样 B.AC段的比例尺大于AB段
C.AB段的比例尺为1:10 000 000 D.CD段的比例尺比AB段大2倍
晨昏圈与北半球纬线圈相切于H点,下图是H点纬度的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H点纬度变化与下列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H点由①到②时,北京昼长逐日变长 |
B.H点由③到④时,北京昼长逐日变长 |
C.H点由④到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
D.H点位于①或③时,全球昼夜平分 |
下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天,则甲地时间为[
A.8时 | B.9时 | C.15时 | D.16时 |
若阴影部分为8月24日,非阴影部分为8月25日,则北京时间为
A.24日8时 | B.25日8时 | C.24日20时 | D.25日20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