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
|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
|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
|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 )
| 分布地区 |
贡绢州数 |
该路州数 |
贡绢州所占比例 |
| 华北地区 |
49 |
68 |
72.1%(占全国总州数21%) |
| 四川地区 |
21 |
62 |
33.9% |
| 江南地区 |
24 |
93 |
15.8%(占全国总州数10%) |
A.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反映出( )
| A.“重农抑商”思想非常兴盛 | B.土地兼并的现象比较普遍 |
| 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 | D.汉代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
|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
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这说明魏晋时期( )
| 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 |
| 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体 |
| C.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 |
| 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