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今天,全国上下都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
C.传统文化一直在发挥积极作用 |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在传统文化中,能被称为民族精神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 | B.传统建筑 | C.传统文艺 | D.传统思想 |
建筑专家称北京菊儿胡同“是东方的,并且是中国的”,“有地方色彩,但又是崭新的”。说明菊儿胡同建筑文化()
①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 具有继承性
③ 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④ 是传统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的历史积淀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温家宝总理曾经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
如今的青少年只知道“情人节”而不知道“七夕”,人大代表建议:将除夕、清明和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将传统文化写入教材。之所以这样做,
①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西方文化渗透的需要
②是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要求
③有利于增强全民同乐、融洽和谐的氛围,增强文化认同、民族认同
④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