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个观点是( )
A.唯物史观 | B.英雄史观 | C.二元论历史观 | D.不可知论的观点 |
恩格斯指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这句话所指的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B.社会意识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
C.哲学的发展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 D.社会意识的变化同经济基础的变化不完全同步 |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问题 |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与发展问题 |
在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上,有关人士聚集到一起,会诊中国的城市病。上海市某专家提出一个视角:一个和谐、宜居的城市,应该是一个“婴儿车能在街头任意出现”的城市。原因在于:婴儿车能否上街,会反映出城市的交通、环境、居民生活质量等情况。这一独特视角蕴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 B.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 |
C.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辩证统一 | D.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
“兢慎”一词,见于唐杜荀鹤《泾溪》一诗:“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的哲学寓意主要是( )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 B.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 |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D.意识具有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