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唯物论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①唯心主义是人类智慧树上一朵不结果的花
②朴素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都是愚蠢的
③聪明的唯物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④只要存在聪明的唯心论,就能实现聪明的唯物论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下表是2014年6月某银行存款利率表。若王某于2014年6月1日将1万元以定期存款的形式存于该银行一年,并自动转存。为计算方便,一月按30天计算,一年按360天计算,其他条件不变,王某于2015年9月1日在该银行取钱时,应得利息收入约为()
项目 |
年利率% |
|
活期 |
0.35 |
|
定期 |
三个月 |
2.85 |
半年 |
3.05 |
|
一年 |
3.25 |
|
二年 |
3.75 |
A.314元 B.361元 C.334元 D.325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习近平的讲话体现了()
①我们想事情、做工作的根本衡量尺度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②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是精神财富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文化建设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一直被医学界当作艾滋病“治愈”范例的“莫西西比婴儿”(美国的一名母婴传播的患者),2014年7月10日被宣布病情复发。初现希望的抗艾事业遇重挫。但专家说,失望中仍能看到进步,相信人类最终会攻克这一病症。专家的说法表明()
①矛盾双方相互转化,任何失败都是成功的基础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失败中包含着走向成功的因素
③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④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看,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原理。下列句子中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
②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代顾嗣协《杂诗》)
③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清代魏源《默斛下·治籍五》)
④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在医学领域,一种革命悄然而至。长期以来以“心死亡”判断死亡的标准将被“脑死亡”取代。“脑死亡”不再仅是一种理念,而是已经有了首次实践。当然,其中必然伴随着争议,但这毕竟是科学和理性的选择,是对人的生命的最大尊重。从哲学上看,“脑死亡”取代“心死亡”成为判断死亡的标准表明()
①正确认识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②没有实践的检验就不会有正确认识的产生
③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④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