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指的是一些企业生产的药用胶囊里重金属铬(Cr)超标。已知铬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每个铬原子所含微粒总数为76 | B.铬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2 |
C.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 D.铬原子呈电中性 |
为了测定液化气中丙烷(
)在氧气不足时的燃烧产物,将一定量的丙烷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丙烷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
|
反应前质量/ | 4.4 |
12.8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 | 0 |
0 |
7.2 |
4.4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表中 的值为5.6 |
B. |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C. |
可能含有氢元素 |
D. |
只含碳元素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 B C D
A. | 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
B. | 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C. | 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
D. | 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
下列事实不能证明金属甲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属乙强的是()
A. | 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素存在单质形式 |
B. | 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H 2而乙不能 |
C. | 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 |
D. | 化合物中甲元素显+2价而乙元素显+3价 |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混合,能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 B. | ||
C. | D. |
2014年4月,兰州市局部自来水中苯(C6H6)含量严重超标,引发市民恐慌。苯的沸点为80.1℃,熔点为5.5℃,难溶于水,有剧毒。下列有关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苯属于有机物 |
B. | 苯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的 |
C. | 常温下可通过滤纸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苯 |
D. | 可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