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
青春的歌声,我一遍遍的唱;青春的睿智,我一遍遍的读。少年的嬉闹,在青春的释放中得以洗礼;梦想的翅膀,在青春的qiǎng( )褓中得以丰富。青春张扬在言语之间,青春的诚意你无法xiè( )渎。如果可以,我希望我的青春燃烧似火,热烈而壮美;如果可以,我希望我的盛开如花,美艳而绝伦;如果可以,我希望我的青春高昂如歌,洒脱而 (A.豪情 B.豪迈 C.激情 D.激动 )。请给加点字注意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睿智( ) 嬉闹( ) qiǎng( )褓 xiè( )渎根据语境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内。(只填序号)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的青春高昂如歌,洒脱而 。
备选词语:
A.豪情 | B.豪迈 | C.激情 | D.激动) |
划线处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阅读《暗香》,完成小题。
暗香
①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但终究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②我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花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③瞧着瞧着,我的眼睛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④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上的,因此,春夏秋冬,他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在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⑤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在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⑥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如此啊!第③段中划线的“一个最温柔的记忆” 指什么?请概括回答。
第⑤段划线句中“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我们的心湿漉漉的”,从中读出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当他流着泪买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请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本文对你如何做人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
阅读《清朝圣旨》,完成小题。
依照受封官员级别的不同,皇帝所颁发的圣旨在形制上有着严格的区别。清制规定,颁给亲王、世子、亲王福晋、公主的为金册,颁给郡王、郡王福晋的为镀金银册,贝子及贝勒、贝子夫人、外藩蒙古亲王、郡王贝勒的为龙边纸册。颁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颜色、地纹图比较丰富,有三色、五色、七色之分;给五品以下的官员,则颜色是纯白色的。这些圣旨所采用的布料,是“江宁织造”专供皇宫颁发圣旨而织就的提花锦缎。颁发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多彩圣旨,含有金黄、大红、咖啡、赭石、橘黄等色,锦缎地纹有仙鹤、狮子、卷云等图案,绚丽多姿,雍容华贵。
诏书内容的多寡决定了圣旨长度不等,但其宽度却是统一的,均为33厘米。该馆收藏的圣旨,最长的为500厘米,最短的约有200厘米。圣旨两端织成两条提花翻飞的银龙,“奉天诰命”4个篆字端庄古朴。馆内收藏的圣旨内容均用汉文和满文合璧书写,汉文行款从右至左,满文行款从左至右,合于中幅书写日期,年月各按奉旨、奉诏日期书写,并钤盖“制诰之宝”。
圣旨内容由翰林院撰拟,经内阁大学士奏定后,再按品级填发。书写圣旨的任务,则是由皇帝从进士中亲自评点选拔出来的最优秀者“庶吉士”来承担的。由于圣旨从拟稿到缮写均由皇帝身边的顶尖文化高手来完成,因而这些圣旨在颇富史料价值的同时,更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其行文的精当洗练,几乎达到完美的程度。其汉文书法为端庄的小楷,气度雍容,圆润飘逸,布局奇正相参,跌宕有致,字迹笔画突兀,犹如浮雕一般。历经沧桑却风采不减,委实令人惊叹。
欣赏这些圣旨,就如同阅读一部历史。清朝初期特别是康乾盛世时期的圣旨,用料考究,色彩绚烂,现在依然光彩夺目。到了清末,昔日华丽的锦缎已被粗糙得类似麻布的布料所代替,大清帝国之衰落,可见一斑。到了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时代,圣旨已经变成了“指叙令”,“制诰之宝”则换成了“司法部印”。馆内展出的一份“指叙令”,上书“书记官刘化龙给十五级俸。康德四年六月一日”,表面上看并无特别。但当导游小姐打开“指叙令”背后的电灯,我们才惊奇地发现,这份“指叙令”居然暗藏着“满洲帝国”四个篆字的水印防伪标记。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圣旨撰写的流程图。
皇帝 [下令][拟稿]内阁大学士 [ ]
[ ]
文中划线句的“馆内收藏的”能否去掉?为什么?
第3段中说圣旨:“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每方面不超过6个字)?
王清的祖上曾做过清朝的“芝麻官”——县令,他的家里收藏了一份圣旨,据说是皇帝为了表彰其祖上治理有方而颁发的。圣旨为黄色锦缎,书法、文字都很好,“制诰之宝”的印记清晰可辨。请你判断它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阅读丁立梅《满架秋风扁豆花》,完成小题。
说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A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上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B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舞蹁跹。欢天喜地。
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丢。
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花开花落。
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它们是浑然一体的。
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在读一页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手书浅刻了一副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大悲庵,早已化作尘土。但他那句“满架秋风扁豆花”,却与扁豆同在,一代又一代,不知被多少人在秋风中念起。
大自然的美,是永恒的。
清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选自《中学语文》2011年第10期阅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扁豆花有哪些特点。
作者为什么觉得扁豆的主人与扁豆花是浑然一体的?
文章对扁豆花的描写极为生动形象,请从划线的AB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文章为什么要提及郑板桥拟写的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白雪塑像
夏夜,路灯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
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披在了他的身上。
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
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上初中三年级了。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啦!
一张学生桌只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
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隔音?有时他躺在那里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个毛病呢?
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
“唉,儿呵,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阻拦爸爸。
“不,爸爸有点事。”
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来。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不住呜咽起来。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谧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指出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2分)
(1)儿子“苦恼”指:
(2)爸爸“苦恼”指:文中画线自然段中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爸爸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元元心里明镜似的”指元元明白了什么?(2分)
元元“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的原因是什么?(2分)
阅读完这篇短文,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最后一课》文段,完成小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给下面的划线字注音。
惨白()哽住()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常见的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
A.表示解释说明 |
B.表示语音延长 |
C.表示意思的递进 |
D.表示语意的转折。判断下列两句中的破折号是哪种用法。 |
(1)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2)“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
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