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雪地里的迎春花
⑴我十岁那年,父亲决定外出谋生。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以后让我进城念好的学校。他说话时,母亲正倚在门上,用破旧的头巾扑打着身上的灰尘。
⑵父亲走的这天,母亲没有出门送他。我以为,母亲并不在乎父亲的走与留。然而,在午后的玩耍中,我偶然看到了蹲坐在玉米地埂上的母亲正独自默默流泪。面前的母亲和一个时辰前与父亲欢笑着告别的母亲俨然判若两人。
⑶父亲回来的那天,隔壁邻居都过来看了。母亲一直不说话,父亲从兜里掏出一枚精致的黄色发卡。我认识,那是一朵多么漂亮的迎春花啊!黄色的蕊,黄色的瓣,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父亲将它插入母亲的发隙中,用手指一按,“啪”一声,别在了头上。母亲于是欢喜地进了厨房,只剩我和父亲在门前嬉闹。
⑷没过几天,父亲又回到城里去了。其间,他给家里写过两封信,说自己在一家公司里做搬运工,货物虽不重,可都是高档货,能赚些钱,别我和母亲不要担心。那两封简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而她每听完一遍,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
⑸春节前,母亲收到了父亲的汇款。经过一夜的深思,母亲最终决定带我去城里舔置些东西,好给父亲一个惊喜。母亲买了一条羊毛围巾、两张年画和一个偌大的二手衣柜。母亲说,这种衣柜,放在家里够气派。
⑹衣柜有了,可搬运成了问题。我们只得花一点工钱,去桥头上雇个搬运工。
⑺桥头的工人可真多啊,密密麻麻地聚集了一地。前头的几个老练的小工一看到我和母亲,便迅速起身围了过来。
⑻寻思间,一个声音粗犷的男人对着密集的小工打趣:“嘿,是不是又来老板了?找我啊,我力气可大着呢,庄稼人!不偷懒儿!”
⑼母亲迅速拨开人群,循声望去。不远处的空地上,坐着一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男人。我看不清那张黑黝黝的脸,只是他手臂上特有的疤痕,让我辨认出,他便是我的父亲。他在见到我与母亲的一瞬间,惊慌失措地捂着肚子往远处跑,似乎是急着上厕所。
⑽母亲没有叫他,目不转晴地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视野里。然后她随便指了一个在旁的男人,拉着我,飞似的离开了。我气喘吁吁地抬头,看到母亲那簌簌滴落的眼泪打湿了那条新买的羊毛围巾。
⑾父亲出事的那天,母亲正在门前扫雪。一个神色匆忙的男人从马车上跳下来说:“不好啦,不好啦,虎子他爹出事了!”
⑿父亲是在搬运家具时出事的。楼梯上有水结了冰,父亲一时没有站稳,摔了下来。那张一百多斤重的八仙桌,便毫不留情地砸向了他的身体。
⒀父亲最终没能救活。抬棺那天,母亲盘起了头发,将那朵柔黄的迎春花缓缓插入了发隙。我没有哭,母亲也没有。
⒁亲朋散去之后,我和母亲默默地收拾家里的残局。洗碗时,她捋着蓬乱的头发惊呼:“我的发卡呢?我的发卡呢?”
⒂当夜,母亲硬拉着我,在漫天的雪花中,寻找父亲送她的那一枚黄色发卡。我从来没有见她如此疯狂过。
⒃大雪呼啸着席卷了山野。漆黑的夜路上,我和母亲趴跪在冰凉刺骨的雪地上,一步一步地顺着掩埋父亲的方向找寻而去。
⒄母亲的发卡真丢了。父亲下葬时,她不曾哭泣,如今却在惨白的雪夜里,为一枚没有生命的发卡哭得没了声息。
⒅当雪花再度悄然覆盖了村庄,我已不觉寒冷。因为我知道,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花。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简要作答。
文中写了母亲的三次流泪哭泣,请简要回答母亲每次哭泣的原因。
结合全文,理解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含义。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夜》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
B.《雨说》中的“雨”的形象及种种的情景都具有象征性。
C.《星星变奏曲》一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
D.《蝈蝈与蛐蛐》描绘的是春夏秋冬四季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

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修改现行药品定价办法,药品价格监管范围,药品价格核定方式,政府定价程序,社会公众参与药品价格管理积极性,不断提高政府管理医药价格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A.调整规范改进提高 B.调整 改进规范提高
C.规范改进提高调整 D.规范调整提高改进

下边不是病句的一项()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给下面这段话中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共和国走过了整整60年的辉huáng()历程。60年间,滚滚长江,滔滔黄河,聆听了祖国 áng()然奋进的脚步声;莽莽昆仑,巍巍长城,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面貌;神州飞船的优美轨迹,演绎出祖国日益上升的尊严;奥运圣火的熊熊燃烧,透露出伟大民族复兴的()光……

A.皇昂 zèng chǔ B.煌昂 zhèng shǔ
C.偟盎 zèn sǔ D.惶盎 zhèn c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