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论语》中有不少为人处事的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如: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从这句话看,我们高中生宜交什么样的朋友,不宜交什么样的朋友?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分析概括题
世界出版大国的阅读尴尬
①中国每年出版图书30万种,已是当之无愧的出版大国。但平均到每个人,购书量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1990年,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为5.2册,2009年为5.6册。20年只增加了不到1/2本。包括中小学教材在内,农村人均图书消费在20元左右,城市大概是其2倍。尤其是一般图书的消费,城市所占的比重达到90%。与此相对,农村图书市场持续萎缩。据统计,2001年城乡图书零售比为74∶26,2009年为82∶18。
②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6千元,让他们在生活之余拿出几百元来买书是不现实的。图书营销渠道也不健全,县以下的书店大都不卖书了,农民为了买一本书跑上几十里路很常见。
③据调查,对于目前的图书价格,有51%的读者认为“比较贵”,仅有31.8%的读者认为图书价格合适。因此,有人认为,书价太高是阻碍我国人均购书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人不这么看。这30年我们的收入增长了50倍,但图书价格只上涨了20倍至30倍。1980年我们看一场电影是0.15元,现在一般是50元,上涨了300多倍。和国外图书相比,我们的书价只有人家同类图书的1/3或1/5。偏低的书价自然难以激励人们写书著述。原创的优秀图书太少了。
④计划经济时代极低的图书定价和大量的免费宣传性图书使人们养成了不愿为阅读付费的习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也抢走了很大一部分传统纸质图书的读者。有人建议,国家可分别对“上游创作,中游发行,下游零售”,均给予相关税收政策的倾斜。此外,政府、媒体、家庭、学校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宣传阅读,提高人们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观念改变了,图书消费自然就会上去。
从第一段看,我国的“阅读尴尬”表现在哪些地方?
                                       
                                       
                                       
试概述关于书价的反方观点及其理由。
                                       
                                       
                                       
依据本文,为增加农村的图书消费,你有什么合理建议?
                                       
                                       
                                       
                                       

阅读漫画,用一句话说明它所描绘的社会现象。(不超过20个字)

归纳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不超过25个字)()
有一张弓做事很毛躁。一清早起来,弓张开双臂,刷地就是一箭。
箭刚飞出去,弓马上就大叫起来:“唉,唉,等等,回来!我还没想好射向哪儿,你出去干什么呢!”
弓拔腿就追,可箭早没影了。
寓意:

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植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例句:松柏,挺立在山峦的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树立出一种生命的风范。

为营造高三学习的良好氛围,班主任老师想拟写一副对联激励同学们勤奋学习。下面是上联,请你补写出下联。
上联:良辰美景惜时如金敢与金鸡争晨晖
下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