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①。智以闻,诏两责之。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明史列传第四十八》)
[注]①直庐:旧时侍臣值宿之处。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奏减浙东濒海渔课:赋税
B.驰驿之任俾:使,让
C.免赋杂役逋:拖欠
D.且请推行于天下,可报:上报

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
B.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
C.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
D.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魏源“有为”的一组是(   )
①西安大疫,疗活甚众              ②两遭丧,俱起复
③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    ④发仓廪,免逋赋杂役
⑤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      ⑥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魏源治政宽缓,体恤百姓。他巡按陕西救治瘟疫中的百姓,并奏请输钞代税;河南旱灾,他开仓赈济百姓,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
B.魏源治边有方,守卫为务。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派遣、奏请更换将吏守卫,修筑军事设施,储备军火,妥 善安置军民,稳定了边境。
C.魏源理政有为,深得皇帝信任。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时,皇帝准许他便宜行事;谏官上奏弹劾他临边擅自更换设置大臣,皇帝不予追究。
D.魏源治狱平恕,亦有不当。他认为计资的建议过于苛刻,没有上报朝廷,但也因断案不当和上报辽王罪状有隐瞒而两次获罪被关进监狱。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
(2)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文后各题(共11分)
【甲】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节选自《五人墓碑记》)
【乙】黄宗羲,字太冲,余姚人,明御史黄尊素长子。尊素以劾魏阉死诏狱。思宗即位,宗羲入都讼冤。至则逆阉已磔,即具疏请诛曹钦程、李实。会廷审许显纯、崔应元,宗羲对簿,出所袖锥锥显纯,流血被体。时钦程已入逆案,实疏辨原疏非己出,阴致金三千求宗羲弗质,宗羲立奏之,于对簿时复以锥锥之。狱竟,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哭声达禁中。思宗闻之,叹曰:“忠臣孤子,甚恻朕怀。”
【注】①磔:古代酷刑之一,车裂肢体以处死。
(节选自《清史稿》)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A.且矫诏纷出矫诏:假托君命发布的诏令
B.宗羲入讼冤都:京城
C.阴致三千求宗羲弗质金:黄金
D.出所袖锥显纯锥:刺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一致的是()
例句:素不闻诗书

A.四海大,有几人欤? B.宗羲立奏
C.待圣人出而投缳道路 D.非常谋难于猝发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将缙绅的失节附逆与五义士从容临难作比较,表现“素不闻诗书之训”的底层民众为正义而死的品格。
B.乙文中刻画了黄宗羲嫉恶如仇,铁骨铮铮的形象,他入都讼冤,锥刺阉党,拒绝贿赂,最终为父昭雪。
C.甲文中因为这五位义士和苏州民众的英勇行为,阉党不再敢随意镇压,不得不有所收敛,直到拨乱反正的政治局面形成。
D.乙文中曹钦程得知自己牵连到魏忠贤的逆案中时,实事求是地上疏申辩原先的奏疏并非出自自己之手。

翻译下列语句。
(1)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2)狱竟,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哭声达禁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逊,字邵伯,魏兴人也。仕郡察孝廉,为吏部令史,转殿中将军,累迁上洛太守。私牛马在郡生驹犊者,秩满悉以付官,云是郡中所产也。
惠帝末,西南夷叛,宁州刺史李毅,城中百余人奉毅女固守经年。永嘉四年,治中毛孟诣京师求刺史,不见省。孟固陈曰:“君亡亲丧,幽闭穷城,万里诉哀,不垂愍救,既惭包胥无哭秦之感,又愧梁妻无崩城之验,存不若亡,乞赐臣死。”朝廷怜之,乃以逊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使于郡便之镇。
逊与孟俱行,道遇寇贼,逾年乃至。外逼李雄,内有夷寇,吏士散没,城邑丘墟。逊披荒纠厉,收聚离散,专杖威刑,鞭挞殊俗。又诛豪右不奉法度者数十家。征伐诸夷,俘馘千计,获马及牛羊数万余,于是莫不振服,威行宁土。又遣子澄奉表劝进于元帝,帝嘉之,累加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假节,校尉、刺史如故,赐爵褒中县公。逊以地势形便,上分牂柯为平夷郡,分硃提为南广郡,分建宁为夜郎郡,分永昌为梁水郡,又改益州郡为晋宁郡,事皆施行。
先是,越巂太守李钊为李雄所执,自蜀逃归,逊复以钊为越巂太守。李雄遣李骧、任回攻钊,钊距之,战于温水,钊败绩。后骧等又渡泸水寇宁州,逊使将军姚崇、爨琛距之,战于堂狼,大破骧等,崇追至泸水,透水死者千余人。崇以道远不敢渡水,逊以崇不穷追也,怒囚群帅,执崇,鞭之怒甚,发上冲冠,冠为之裂,夜中卒
逊在州十四年,州人复立逊中子坚行州府事。诏坚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假节,逊曰壮。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一》)
[注]①治中:官名,州刺史的属官。②这两句意思是,既惭愧没有申包胥哭秦廷的感受,又惭愧没有杞梁妻哭塌城墙的效验。③李雄: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的第一个皇帝。④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中百余人奉毅女固守经年经年:多年
B.吏士散没散没:各奔东西
C.于是莫不振服振服:震慑服从
D.钊败绩败绩:打了败仗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改官。用法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累迁”就是多次升迁官职的意思;二是改任,如“再迁为太史令”;三是降职,即“左迁”。
B.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李毅是宁州刺史,故他的死为“卒”。
C.“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诏除坚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就是朝廷下诏免除王坚的南夷校尉和宁州刺史的职务而改任新职。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谥逊曰壮”。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逊在郡中为官时,家中的牛马生了牛犊马驹,他在任职期满后全都交给了官署。
B.宁州刺史李毅去世后,西南发生叛乱,毛孟到京城请求派刺史,却没有得到答复。
C.元帝即位后,王逊根据地理形势,重新调整了宁州地区行政区划,得到朝廷批准。
D.李骧袭扰宁州,姚崇率部抵御,大破李骧,姚崇却不肯乘胜追击,王逊因此愤怒而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崇以道远不敢渡水,逊以崇不穷追也,怒囚群帅,执崇,鞭之。
⑵怒甚,发上冲冠,冠为之裂,夜中卒。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菊 隐 记
[明]唐寅
君子之处世,不显则隐,隐显则异,而其存心济物,则未有不同者。苟无济物之心,而泛然杂处于隐显之间,其不足为世之轻重也必然矣。君子处世而不足为世人轻重,是与草木等耳。草木有可以济物者,世犹见重,称为君子,而无济物之心,则又草木[甲]不若也。为君子者,何忍自处于不若草木之地哉?吾于此,重为君子之羞。草木与人,相去万万,而又不若之,[乙]虽显者亦不足贵,况隐于山林邱壑之中者耶?
吾友朱君大泾,世精疡医,存心济物,而自号曰“菊隐”。菊之为物,草木中之最微者,隐又君子没世无称之名。朱君,君子也,存心济物,其功甚大,其名甚著,固非所谓泛然杂处于隐显之中者,而乃以草木之微与君子没世无称之名以自名,其心何耶?盖菊乃寿人之草,南阳甘谷之事①验之矣,其生必于荒岭郊野之中,唯隐者得与之近,显贵者或时月一见之而已矣。而医亦寿人之道,必资草木以行其术,然非高蹈之士,不能精而明之也。是朱君因菊以隐者,若称曰:“吾因菊而显”。又曰:“吾足以显夫菊”,适以为菊之累,又何隐显之可较云。余又窃自谓曰:“朱君于余,友也。君隐于菊,而余也隐于酒。对菊命酒,世必有知陶渊明、刘伯伦②者矣。”因绘为图,而并记之。
注:①南阳甘谷之事:相传南阳甘谷生长的菊花能使人延年益寿。②刘伯伦:刘伶,字伯伦,西晋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
文章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A.亦故 B.所乃 C.之则 D.者然

作者认为作为君子最重要的标准是
对“隐又君子没世无称之名”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隐”又是君子逃避世俗社会的方式。
B.“隐”又是君子不被世人看重的原因。
C.“隐”又是君子一生默默无闻的意思。
D.“隐”又是君子不求功名富贵的品行。

作者强调朱大泾“其功甚大,其名甚著”的用意是
唐寅16岁即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29岁参加应天府乡试,又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在考场舞弊案中蒙冤,被罚永世不得为官。遂绝意功名,以卖画为生。结合唐寅生平,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李贺小传
[唐]李商隐
长吉(李贺)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歘②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㶿㶿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③,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程限:规矩法则。②欻:突然。③奉礼太常:唐代官职,从九品上。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词。
(1)恒小奚奴(2)如此(3)之,长吉气绝(4)苟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1)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2)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贺写诗善于捕捉灵感,随时记录所见所得,不拘泥规矩约束。
B.太夫人赞同李贺的创作态度,认为唯有呕心沥血才能写出佳作。
C.关于李贺临终前的故事虽然荒诞离奇,但作者却以为真实可信。
D.李贺英年早逝,怀才不遇,本文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惋惜。

文章最后一段感情深挚浓烈,请对其写作特点作简要赏析。

文言文阅读
宇文士及,雍州长安人也。隋右卫大将军述之子。化及弟也。开皇末,以父勋封新城县公。隋文帝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令尚炀帝女南阳公主。大业中,以父尤去职,寻起为鸿胪少卿。
化及之潜谋逆乱也,以其主婿,深忌之而不告,既弑炀帝,署为内史令。初,高祖为殿内少监,时士及为奉御,深自结托。及随化及至黎阳,高祖手诏之。士及亦潜遣家僮间道诣长安申赤心,又因使密贡金环。高祖大悦。谓侍臣曰: “我与士及素经共事,今贡金环,是其来意也。”
化及为窦建德所擒,济北豪右劝士及发青、齐之众北击建德,收河北之地,以观形势,士及不纳,遂来降。高祖数之曰: “汝兄弟率思归之卒,为入关之计,当此之时,若得我父子, 岂肯相存,今欲何地自处?”士及谢曰:“臣之诚不容诛,但臣早奉龙颜,久存心腹,住在涿郡,尝夜中密论时事,后在汾阳宫,复尽丹赤。自陛下龙飞九五,臣实倾心西归,所以密申贡献,冀此赎罪耳。”时士及妹为昭仪有宠,由是渐见亲待。后以功复封新城县公,又迁中书侍郎,再转太子詹事。
太宗即位,为中书令,寻以本官校检凉州都督。时突厥屡为边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边服。每出入陈兵,盛为容卫,又折节礼士,凉土服其威惠。贞观十六年卒,陪葬昭陵。
士及抚幼弟及孤兄子,以友爱见称,亲戚故人贫乏者,辄遗之。然厚自封植,衣食服玩必极奢侈。谥曰“恭”,黄门侍郎刘洎驳之曰:“士及居家侈纵,不宜为恭。”竟谥曰纵。史臣曰:“士及变通谨密,皆一时之称也。”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三》
下列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令炀帝女南阳公主尚:娶
B.以父去职尤:指责、责怪
C.士及曰谢:谢罪
D.高祖之曰数:列举罪状责备

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宇文士及善于“变通”的一组是3分()
①士及亦潜遣家僮间道诣长安申赤心②时士及为奉御,深自结托
③士及不纳,遂来降④时士及妹为昭仪有宠
⑤寻以本官校检凉州都督⑥密申贡献,冀此赎罪耳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宇文士及因为父亲的功勋被封为新城县公,隋文帝曾经带他到卧室内和他交谈,发现他是个奇才,后因替父守孝离开官职,不久后又担任鸿胪少卿。
B.宇文士及担任皇帝的侍卫,两人关系密切,被高祖李渊所擒获以后, 济北的富豪贵族都劝宇文士及发动青州、齐州的军队向北面攻打他。
C.宇文士及的妹妹是皇帝的妃子,得到皇帝的宠爱。由此慢慢地被皇帝所亲近。以后因为有功劳又被封为新城县公,升迁为中书侍郎,再升为太子詹事。
D.唐太宗继承皇位之后,宇文士及担任中书令。不久又凭借此官到凉州担任都督。当时突厥多次侵犯边境。士及想树立威望来镇守边关,使突厥臣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及亦潜遣家僮间道诣长安申赤心,又因使密贡金环。
(2)每出入陈兵,盛为容卫,又折节礼士,凉土服其威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