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服役,圆了中国航母梦。
如图为航母上简化的蒸汽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
(1)牵引索与蒸汽活塞连接的两个滑轮为 (选填“定滑轮”或“动滑轮”), 它的实质是一个 。
(2)气缸内蒸汽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同时推动活塞,使舰载机获得
巨大的牵引力,此过程中蒸汽的 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汽油机的 冲程也会发生同样的能量转化。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请你和小明、小强和小芳一起完成有关探究:
(1)小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当光屏移动到图甲所示位置时,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cm.
②实验要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小明应.
③当蜡烛在丙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虚/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蜡烛应向(远离/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靠近)
(2)小强想探究人的眼睛怎样既能看清楚远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物体的:
①分别采用不通的焦距做实验,实验得到的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
物距(cm ) |
焦距(cm ) |
像距(cm ) |
像的性质 |
1 |
30 |
10 |
15 |
始终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
2 |
41.25 |
11 |
15 |
|
3 |
60 |
12 |
15 |
②比较实验1、2和3可知,当被观察的物体变近时,如果要使像距不变,焦距要变
(大/小),这说明,人眼是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来看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的。长时间的近距离看书,引发近视,必须配戴透镜.
(3)小芳想探究摄影记者常换长短筒镜头的原理:
①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
物距u/cm |
焦距 f/cm |
像距 v/cm |
1 |
60 |
8 |
9.2 |
2 |
10 |
12 |
|
3 |
12 |
15 |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大/小);像就越(大/小);
③下图是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某景点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照片甲是用镜头(丙/丁)拍摄的.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水的温度 /℃ |
90 |
92 |
94 |
98 |
98 |
98 |
98 |
98 |
![]() |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3)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实验中你还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填两种情况);
在桌面上有两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它们的连接电路在桌面下无法看到。一同学试了一下,闭合开关时两灯都亮,断开开关时两灯都灭。这两灯是串联还是并联,请说出您的判断方法。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水的温度 /℃ |
90 |
92 |
94 |
98 |
98 |
98 |
98 |
98 |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升华从空气中热量,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