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三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②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归有光《项脊轩志》)
③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王羲之《兰亭集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移案案:案几,书桌。 |
B.亦遂增胜胜:美景。 |
C.大类女郎类:好像,类似。 |
D.或取诸怀抱诸:众,各。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
B.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
C.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
D.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母立于兹 | B.偃仰啸歌 |
C.悟言一室之内 | D.虽趣舍万殊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杨巍,字伯谦,海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操江佥都御史史褒善已迁大理卿,巍言:“东南倭患方剧,参赞、巡抚俱论罪,褒善独幸免,又夤缘美迁,请并吏部罚治。”帝怒,停选司俸,还褒善故官。巍既忤吏部,遂出为山西佥事。已,迁参议,分守宣府。寇入犯,偕副将马芳击斩其部长,赉银币。寻为阳和兵备副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逾年,以养母归。归二年,召起巡抚陕西。增补屯戍军伍,清还屯地之夺于藩府者。隆庆初,进右副都御史,移抚山西。所部驿递银岁征五十四万,巍请减四之一。修筑沿边城堡,檄散大盗李九经党。复乞养母去。
神宗立,起兵部右侍郎。万历二年,改吏部,进左,又以终养归。母年逾百岁卒。十年,起南京户部尚书,旋召为工部尚书。有诏营建行宫,巍争之,乃止。明年,改户部,迁吏部尚书。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祖制由此变。至是,申时行当国。巍素厉清操,有时望,然年耄骫骳,多听其指挥。御史丁此吕论科场事,时行及余有丁、许国辈皆恶之。巍论谪此吕,为御史江东之、李植等所攻,与时行俱乞罢。帝从诸大臣请,慰留巍等而戒谕言者,巍乃起复视事。
当居正初败,言路张甚,帝亦心疑诸大臣朋比,欲言官摘发之以杜壅蔽。诸大臣惧见攻,政府与铨部阴相倚以制言路。先是,九年京察,张居正令吏部尽除异己者。十五年,复当大计,都御史辛自修欲大有所澄汰,巍徇政府指持之。出身进士者,贬黜仅三十三人,而翰林、吏部、给事、御史无一焉。贤否混淆,群情失望。十七年夏,帝久不视朝,中外疑帝以张鲸不用故托疾。巍率同列请以秋日御殿。至十月,巍等复请。帝不悦,责以沽名。
巍初历中外,甚有声。及秉铨,素望大损。然有清操,性长厚。明年,以年几八十,屡疏乞归。诏乘传、给廪隶如故事。归十五年,年九十二而卒。赠少保。
(节选自《明史》)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武进知县除:任命 |
B.又夤缘美迁夤缘:攀附权贵,向上巴结 |
C.六部分莅天下事莅:监视 |
D.给廪隶如故事故事:旧例 |
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偕副将马芳击斩其部长其可怪也欤 |
B.清还屯地之夺于藩府者蚓无爪牙之利 |
C.巍争之,乃止今君乃亡赵走燕 |
D.帝不悦,责以沽名阙秦以利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巍在任职期间几次因为奉养母亲而辞官回家,母亲年满百岁去世后,他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 |
B.杨巍曾担任吏部尚书,虽然按明制六部应该分别掌管天下之事,但自张居正起六部权力尽归内阁。 |
C.杨巍虽然曾因沽名钓誉被皇上责备,但在他年近八十告老还乡后,皇帝仍下诏给予他规定的待遇。 |
D.杨巍走上仕途后,任职经历复杂,声名一直不错,但他在任吏部尚书后,名望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
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从诸大臣请,慰留巍等而戒谕言者,巍乃起复视事。
(2)帝亦心疑诸大臣朋比,欲言官摘发之以杜壅蔽。
(3)十七年夏,帝久不视朝,中外疑帝以张鲸不用故托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力绝群。仕吴为通江吏。时将军薛珝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观之,慨然而叹。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武帝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学优高考网
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中都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自表求代,征为大长秋。卒于官。
——选自《晋书·吾彦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奇其勇略对……感到惊奇 |
B.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率领 |
C.乃更荐之 改变 |
D.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优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后当至此,不足慕也 |
B.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 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 |
C.蔑尔无闻,窃所惑矣 所以为陛下擒 |
D.以君之相,后当至此 |
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
B.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
C.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
D.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彦虽出身寒微,但面对突袭,他举几御之,英勇无比,陆抗提拔了他,众人没有谁不服的。 |
B.吾彦在回皇帝问话时客观指出陆抗和陆喜的不足,但陆抗的两个儿子陆机和陆云因而心生怨恨,总是诋毁吾彦,后来在长沙孝廉尹虞的劝导下,才消除了对吾彦的恨意 |
C.吾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人都畏惧他。顺阳王畅纵使骄纵也不能诬蔑他,而且举荐他到其它地方当官。 |
D.孙皓不接纳吾彦的建议而导致了吴国的灭亡,但武帝问吾彦吴国为何亡时,他却说“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可见他对先主的忠诚。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 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
② 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
(2)在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吾彦武干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也。汉末应募讨黄巾,为军司马,属韩馥。馥败,以兵归袁绍。绍以郃为校尉,使拒公孙瓒。瓒破,郃功多,迁宁国中郎将。
太祖与袁相拒于官渡,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乌巢,太祖自将急击之。郃说绍曰:“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曰:“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太祖得郃甚喜,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授以众,从攻邺,拔之。从讨柳城,与张辽俱为军锋,以功迁平狄将军。别征东莱,讨管承,又与张辽讨陈兰、梅成等,破之。从破马超、韩遂于渭南。围安定,降杨秋。与夏侯渊讨鄜贼梁兴及武都氐。又破马超,平宋建。太祖征张鲁,先遣郃督诸军讨兴和氐王窦茂。太祖从散关入汉中,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于前通路。至阳平,鲁降,太祖还,留郃与夏侯渊等守汉中,拒刘备。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为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拜荡寇将军。刘备屯阳平,郃屯广石。备以精卒万余,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其后备于走马谷烧都围,渊救火,从他道与备相遇,渊遂没。郃还阳平。当是时,新失元帅,恐为备所乘,三军皆失色。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郃为军主。郃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太祖在长安,遣使假郃节。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将军事去矣去:失败。 |
B.郃快军败快:加速。 |
C.别征东莱别:分兵。 |
D.遣使假郃节假:交给。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也②郃计非也。 |
B.①与张辽俱为军锋②遂推郃为军主 |
C.①太祖与袁相拒于官渡②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于前通路 |
D.①为备将张飞所拒②刘备所惮 |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张郃屡建战功,堪称郭淮所说“国家名将”的一组是
①绍以郃为校尉,使拒公孙瓒 ②从攻邺,拔之③与夏侯渊讨鄜贼梁兴及武都氐④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 ⑤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 ⑥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③⑤⑥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末年,张郃应征入伍,讨伐黄巾军,在韩馥部下担任军司马的职务。韩馥失败以后,张郃带兵投奔了袁绍。 |
B.淳于琼等人押运粮草驻扎乌巢时,曹操亲自领兵攻击淳于琼所部。张郃劝袁绍应该尽快带兵援救淳于琼,但袁绍却听信郭图的话导致全军崩溃。 |
C.曹操率领大军到汉中征伐张鲁的时候,派遣张郃带领五千步兵作为开路前锋。结果,人马一到阳平关,张鲁就献城投降了。 |
D.刘备驻扎在阳平关,夜间对驻扎在广石的张郃发动突然袭击,虽然没能攻克广石,却在混战中杀死了夏侯渊。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
(2)从破马超、韩遂于渭南。围安定,降杨秋。
(3)郃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者意也。燕相国受书而悦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学者,多以此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
B.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遗:遗留 |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夺:耽误 |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微:卑微 |
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①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
A.①③⑤ | B.③④⑤ | C.①②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触怒过所有侍奉的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
翻译。
①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3分)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2分)
③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