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打造心灵的韧度》完成后面题目
①有则故事耐人寻味。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寻找成功的秘诀,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剩下了花生仁。哲人又让他用力搓搓,结果红红的皮也被搓掉了,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哲人再让他用力捏捏,年轻人迷惑不解,但还是照做了。可是,他怎么也捏不碎这花生仁。哲人语重心长地说:“虽然屡受打击与磨难,失去了很多东西,但始终都要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这样才会有美梦成真的希望啊!”
②(A)其实每一个成功人士被磨砺“成型”的过程,大都并非坦途。(B)诸如职场失手、竞争败北、工作出错、进步受阻等等不顺心的事,会随时随地出现。(C)这恐怕是每个成功人士都经历过的,也是任何一个人成长道路上都可能遇到的。(D)不幸和挫折如同一块磨刀石。它可以磨掉人不够成熟、不够坚强的部分,去掉人的娇气和骄气,打造心灵的韧度,促使人更踏实、更坚定地前进。(E)如果不能用客观的眼光看待挫折和失败,稍遇不顺就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就等于主动放弃了砥砺自己的机会,也放弃了进步的可能。
③其实艰苦的环境不一定就是人生的不幸,相反还会成为磨砺人生的砥石,它可以培养坚强的品质、意志和毅力,就像燧石只有在捶击下才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罗曼•罗兰说:“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其实任何艰苦都只是相对的,如果能在艰苦面前无所畏惧、知难而上,努力打造心灵的韧度,就能从艰苦奋斗中享受最大的乐趣。
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经历了不幸、挫折、失败和痛苦的磨砺,真正打造了心灵的韧度,把不幸的命运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生活中做到宠辱不惊,镇定自若。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临危不惧,冷静处之,就能使自己始终不偏不倚、不疾不徐地朝着目标前行。
⑤人不怕痛苦,就怕丢掉坚强;人不怕磨难,就怕放弃希望。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建树,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为自己打造一颗坚强的心,勇于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斗志,走好自己人生路上的每一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阅读全文,请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请分析文章开头引述故事的作用。
本文第②段中有一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请写出该句的序号并说说它的好处。
请用自己的话谈谈你读完本文后所获得的启示,30字左右。
山一样的屋顶
李宣华
①一场冰雹把山村老家的屋顶瓦片砸坏了不少。母亲心急火燎地打来电话:“快,制止你爸,他要去屋顶修漏了呢?
②老家木屋是两层的木瓦房,屋顶的外形很普通,与别人家的并没有两样,中间高两头低,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山。在我心里,老屋的屋顶永远都像壮年时的父亲那样结实,我清晰地记得,建屋那年我只有9岁那年,屋顶木构落架,敏捷胆大的我跟随矫健的父亲,从长长的木梯爬到屋顶帮工打下手。眨眼间,30多个年头过去了,木屋如同过了保修期的车辆,需要更多的精心呵护。就在去年春,一根屋顶瓦梁凹陷,孱弱的父亲不顾母亲劝阻,执意爬上楼顶修补。父亲颤颤巍巍修补的那一个多小时,是母亲如今想起来依旧后怕的度秒如年的煎熬期。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地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待父亲修补下梯,一向自诩身体比父亲好的母亲,忽然间身体酥软,晕厥了过去。
③电话里我就感觉到了母亲潮湿的眼泪在往心里滴。我要父亲接电话,执拗的父亲不接。老家离城太远了,开快车也得两三个小时。村里的年轻人为生计都到外打拼去了,在家的都是些“留守老人”,所幸我大多留有电话。于是,一个接一个地耐心打电话,恨不得每个大叔大伯大婶都能立马放下手中活儿往我家赶。虽然各自都有同样的雹灾遭遇,但他们还是如我所愿,热心地到我家,劝解我那急性子的父亲。直至,我和我带的工人师傅赶回了村里。
④对此,父亲根本不领情,还喋喋不休地嗔怪母亲给大家添乱。生性脾气好的母亲,一边一个劲地给父亲赔笑,一边细声细气地还嘴:“还以为年轻,都不记得自己岁数,不记得自己生病才好了多长时间了。”我趁势劝慰两位老人,一起搬到城里居住。哪知,就这事,两个人又和先前一样,把心齐到了一起:“不成,木屋没人看管霉得快,我们不在家,以后你们回来都没个站脚的地方。”
⑤我知道父亲对这栋木瓦房的感情。两次被我奶奶卖到他乡做人儿子的父亲,一心回村,白手起家,在住了几十年茅草房后,盖起这幢认为可以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木屋。随后几年,他又放眼长长远远,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房子周边不同地段盖了三个木谷仓,平整出三块晒谷坪。一切的一切皆因为他在考虑,日后我们三兄弟成家后分家,能有所依靠,不会再像他当年和母亲结婚时一样眼前空空,要什么没什么。
⑥欧洲有句谚语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他们离去,我们就像被掀掉屋顶坐在废墟中。说得多在理啊,爱在屋顶,爱如屋顶。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一如母亲对他的情真意切的爱。只是,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撑,去呵护。唯此,才能让我们子女不那么早尝到入座废墟的苦楚。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02,有删改)
(1)文章以修屋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横线上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
制止修屋→A →执拗修屋→B →回忆盖屋→C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子。
(3)第⑤段文字能否去掉?说说你的理由。
(4)本文的标题“山一样的屋顶”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
采薇
①中国结作为我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最初,古人的铜镜背后一般都有绳纽,可以系上绳饰,方便手持。后来,窗帘、帐钩、笛箫、香袋等下方常系有美观的装饰结。几千年来,这些美丽的绳结代代流传,它们从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为今天精致的艺术品。因其外观对称精致,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从《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的描写来看,中国结在清代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品,而且已经不局限在女性服饰之中。只不过那时不叫“中国结”,而叫“络子”。
②中国结包含着非常多变且丰富的结绳工艺,有同心結、团锦结、双钱结、十字结、吉祥结等,其工艺之精妙令人啧啧称奇。中国结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丰富多样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受各国朋友的喜爱。
③中国结的编制大致可分为基本结、变化结及组合结三大类,它们具有共通的编结原理,可归纳为基本技法与组合技法。基本技法是以单线条、双线条或多线条来编结,运用线头并行或线头分离的变化,做出多彩多姿的结或结组。而组合技法是利用线头延展、耳翼延展及耳翼勾连的方法,灵活地将各种结组合起来,完成一组组变化万千的结饰。
④一件结饰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还要搭配协调。选线时要注意色彩,若为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会使整个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除了用线,一件结饰还包括镶嵌的圆珠、管珠等坠子,以及各种金银、玉石、珐琅等饰物,如果选配得当,整件结饰会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⑤中国结丰富多样的图案样式常常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如最常见的同心结寓意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团锦结寓意花团锦簇、前程似锦,如意结寓意万事称心、吉祥如意,桂花结寓意高贵清雅、富贵无疆,双喜结寓意双喜临门,双钱结寓意财源广进……那车前窗上挂着的红红的平安结寄托着家人温馨的祈愿,吉字结、馨结、鱼结合成“吉庆有余”的意思。在新婚仪式上装饰的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烟袋上的蝴蝶结因“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一根长长的丝线,曲曲折折中表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一串中国结就是一串代代相传的祝愿。
⑥中国结所展现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审美内涵。对炎黄子孙而言更有着独特的寓意。绳线曲折回环、紧密相连,正如炎黄子孙紧密团结、心连一处。如今,中国结随着华人的脚步走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逢我国传统佳节,都能看到红红火火的中国结。无论是海外游子,还是驻守乡土的亲人,对所有炎黄子孙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
(1)下列关于“中国结”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结为我国所特有,它是上古时期就已出现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历史悠久。
B.中国结得名的原因与其外观对称精致有关,它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
C.中国结在编结原理相通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技法编结出类型不一、各具特色的结饰。
D.中国结在《红楼梦》中有记载,清代称其为“络子”,是当时流行的女性专有饰品。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点明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指出中国结与炎黄子孙的关联,富有吸引力。
B.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一般”,表示绳纽出现的频率,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结图案寓意丰富美好。
D.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得名、工艺、编制、搭配及图案寓意等相关。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结以其独特的神韵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唯一象征,北京申奥时深得各国的青睐。
B.为达到整体美的效果,古玉一类的物件应配编含蓄色调的结,要讲究搭配的协调性。
C.结饰变化万千靠组合技法,此法利用线头并行、耳翼延展及勾连,将各种结灵活组合。
D.中国结蕴含炎黄子孙团结一心的独特寓意,所以,挂有中国结的地方就有华人家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生命真情
蒋育亮
①那年,爷爷病得不轻,喝水吃饭,都需送到床前。我当时正读初三,面临中考,周末都在学校紧张复习,难得回家照看爷爷。
②我们几兄妹中,爷爷最疼爱的是我。他常抚摸着我的头说:“小新子,好好念书,将来跳出农门,为爷爷争光!”那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把奖状带回家,爷爷总小心翼翼地把奖状贴在堂屋那面凹凸不平的土墙上,爷爷非常珍惜它们,定期给那些奖状大扫除。
③说起爷爷对我的爱,还有许多往事让我记忆犹新。
④当年家里很穷,为了维持家庭的生活,爷爷长年到几十里外的山里打柴挣钱。
⑤那是一个冬日,爷爷担着百十斤的生柴,赶到镇上卖。凛冽的寒风吹打在爷爷的脸上,如刀割刺扎。或许足天气过冷,或许是生柴过生,直到天黑,仍然无人问津。
⑥掌灯时分,爷爷担着柴,疲惫不堪地回到家。恰逢我感冒发烧,爷爷急忙丢下柴担,赶到床前,轻抚着我的颜头,气喘吁吁地说:“小新子,看爷爷给你带什么回来了?”我睁开无力的双眼,看见爷爷的掌心中,有两个皱巴巴的油豆腐。一阵淡淡的油香沁入心脾,我精神为之一振。晚上,爷爷用那两个油豆腐,加上一把葱,并上几个酸辣椒,煮了一碗酸葱拌豆腐,让我美滋滋地享受了一顿。说来也怪,那晚我的感冒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⑦第二天早上,爷爷担着柴出门时,奶奶叮嘱道:“把柴卖了,别忘了还给人家豆腐钱。”听到这句话,我心一惊,忙问奶奶缘由。原来,爷爷昨天带回的两个油豆腐,是趁着天黑卖豆腐的商贩没注意时,夹在手心里头带回来的。我心里明白,那是因为爷爷没卖掉柴,身无分文,但又惦记着我……
⑧记得一个周末,恰好重阳节。我从学校赶回家看望爷爷。久病的爷爷,身体很虚弱,他拉着我的手说:“小新子,今天是重阳节,我们去爬村后的状元山,好吗?”我心想:爷爷虚弱的身体,怎么能去爬山?爷爷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拍拍胸蹦说:“爷爷能行,重阳节登高,能祛邪避灾!”听了这话,我还能说什么呢。
⑨村后的状元山,虽不高,却很陡,少有人攀爬,山路长满了杂草,很难走。我用镰刀砍断杂草,在前面开路。爷爷拄着拐杖,气喘呼吁地挪行,好几次滑倒在地,在我的搀扶下艰难前行。
⑩那天我们虽然劳累,却欣赏到山顶的美景:鸟儿不时飞过,留下清脆的鸣声;葱郁的灌木丛中,几朵不知名的野花绽放;远处,潺潺的溪水声,犹如动听的音乐,时高时低;偶有小松鼠,摇着尾巴,在好奇地看着我们。爷爷说:“小新子,好风景在顶峰,继续走。”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们终于爬到了顶峰。爷爷极为兴奋,满脸洋溢着喜悦。
⑪“这叫什么山?”爷爷突然问我。“状元山。”我脱口而出。爷爷一把抓住我的双手,高高地扬起,用嘶哑的声音,对着群山叫喊:“我的小新子登上状元山山顶啦!”瞧着爷爷喜形于色的样子,我心里也感到十分高兴。
⑫没想到几天后,爷爷便溘然长逝。后来,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上了心仪的大学,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直到如今,我也弄不明白,爷爷当时极为虚弱的身体,怎么就爬上了状元山山顶呢?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有删改。)
(1)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效果来赏析文中第⑩段画线的句子。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说中的“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
(3)文章最后提出“爷爷当时极为虚弱的身体,怎么就爬上了状元山山顶呢?”请结合文本解答这一疑问。
(4)第⑦段末的省略号处省略了部分内容,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在横线上补写相关的内容。(7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如何保存未来数据
任志方
①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用各种手段保存信息。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存储的数据量出现了极大增长,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记忆越来越多地以数字形式储存在我们的硬盘里或“云端”,但这些数据的寿命却很短,甚至长不过我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将这些数据长期保存不丢失?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②2017年2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数据存储技术,利用玻璃中的微型纳米结构去编码信息。基于这一技术,标准尺寸光碟能保存约360TB的数据,而在温度190℃左右的环境中可维持长达138亿年,这一时间和宇宙的历史相仿,是地球年龄的近3倍。
③这一技术被称作“五维数据存储”,它最初发表在2013年的一篇论文中。自那时以来,科学家不断推动这项技术的优化发展,最终要实现商用。
④五维光碟能使用位于玻璃碟片内的微型物理结构(即“纳米格栅”)保存信息,通过读取折射的激光能够呈现5种数据状态,这也是这种技术名称的来源。利用激光技术设备,可以知道纳米格栅的方向、激光折射的强度以及用X、Y、Z轴表示的空间中的位置。因此,想对于传统光碟,五维光碟的数据存储密度更大,例如传统的蓝光光碟能保存128GB的数据,而五维光碟存储的数据量是蓝光光碟的3000倍,即360TB.
⑤由于玻璃是一种坚固的材料,只有很高的温度才能导致玻璃熔化或变形,而玻璃又有着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因此,这种五维光碟能确保数据在非常长的时间里保存,不会丢失。
⑥在五维光碟长期保存数据信息的情况下,如何使这些数据信息让未来的人解读?那就是保存所有的软件,存放在云端的服务器上,使它们永不过时,就好像博物馆一样,只不过这个博物馆是数字形式的。通过对软件的数据内容和操作系统做一个快照,然后进行长期保存。在未来漫长的时间中,这些快照还需要根据当时的技术环境,从一个云端移到另一个云端,方便任何需要者使用。
⑦五维数据存储技术对人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尤其对图书馆和博物馆未说更有潜力。科学家认为,这一技术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商用。尽管在五维光碟中记录信息还需要用到成本高昂的实验室激光设备,但光碟数据的读取并不困难,南安普顿大学的科研团队表示,类似DVD播放器的五维光碟读取设备将在未来几十年面市。
(摘自《意林》2018年1月下,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说明对象的概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未来数据 B.硬盘或“云端”
C.五维数据存储技术 D.图书馆和博物馆
(2)下可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2013年以来,科学家不断推动“五维数据存储”技术的优化发展,最终要实现商用。
B.五维光碟的数据存储密度比传统光碟大,它存储的数据量是蓝光光碟的3000倍。
C.在五维光碟长期保存数据信息情况下,未来的人可通过云端服务器上的软件,解读过去的数据信息。
D.五维数据存储技术对图书馆和博物馆来说很有潜力,五维光碟读取设备将在未来几年面市。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结构形式为“总一分一总”,七个自然段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
B.第②段中运用的“约”“左右”“近”等概数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五维光碟的特性。
D.第⑤段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先说明玻璃具备坚固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原因,再说明五维光碟能长久保存数据的结果。
说“正”
李建永
①每一个汉字的组成结构部分往往都包含着丰厚的意蕴。“正”字由“一”与“止”构成,故其地对本义乃“守一以止”。东汉许慎《说文》讲:“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徐错曰:‘守一以止也。,”
②那么,“一”是什么?何以守”一”?
③《说文》讲:“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其大意与老子《道德经》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近。我倒觉得,由于《易•乾卦》的六个阳爻 (yáo),是由六个“一”组成的,因而“一”体现的正是《易•乾卦•文言》中闸释的“刚健中正“.故我认为,“一”的本义乃“刚健中正”。
④“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对生长于天地之间的人来说,“刚健中正”的“正”来自于“中”,正气来自于中气,中气源自养气,正如孟子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儒家讲正心破意,修齐治平,就是从自身的“养中持正”做起,蕴藉涵养胸中之正气,氤氲醇化为道德、智慧和力量,不仅德润自身,裨益家庭,而且成就事业,造福人民。
⑤然而,理论不能只停留于理论阶段,理想也不能止于理想化。迄今为止,在塞北的许多村庄,每逢村干部换届选举以及其他事宜的投票活动,仍然沿用老辈人传法,画下一个个“正”字来计票,这种计票方式,倒不完全因为“正”字恰好五画方便记数,其注重并寻求的正在于“正”字所蕴含的传统政治文化意义。
⑥孔子曰:“政者,正也。”政治的全部要义,就在于一个“正”字。而“正”者“守一以止”,当“止”于“刚健中正”。“刚健”乃精诚坚守,一以贯之;“中正”乃公平正义,一身正气。至于“守一以止”的守,对为政者来说,既要求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亦包含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特别是各级机关单位的一把手﹣尤其是主政一方或一个方面的主官,“一”与“正”一身双荷,担子艰巨,责任重大,位高权重,影响深远,在其能否“守”“止”之间,不仅关乎一己之荣辱,同时还关系到一项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一方土地乃至一个系统的安危。“政”与“正”相较,多了一个反文旁,意为敲打、敲击、打击。所以,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等等,也是为政者必须接受的要求
⑦俗话说:“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可见“止一”不易,“守一”更难;更何况有人明知故犯。倘地若有的人﹣﹣﹣特别是官员,不甘“守”,不愿“止”,不肯“养中持正”以厚德载物,不能“刚健中正”以,那自强不息,必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现实中有太多反面教材给人以警示:迷失航向、偏离正道、贪赃枉法行险侥幸者,就会像俗语所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⑧其实,做人做官,一个道理。
(选自2016年12月9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请用自己的话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对“为政者”提出了哪些要求?
(3)文章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析其作用。
(4)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养中持正”。